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中核集團的代表委員履職盡責,圍繞“國之大者”和民之關切,結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民生保障等熱點,從各自領域踴躍發聲。他們關于核能“三步走”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打造核領域新質生產力等方面的建言獻策,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技日報等媒體的關注和報道,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
深化改革
輕裝上陣活力滿
《人民日報海外版》:“深化國企改革,既要聚焦主責主業‘做加法’,也要刀刃向內‘做減法’。”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辛鋒表示,近年來中核集團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保障核科技能力水平快速提升。“我們2024 年基礎研究投入占研發投入比例超過15%,就是為了保障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發。”辛鋒說,中核集團在管理層級上“做減法”,累計減少職能機構6個。2024年,減少管理費用2億元以上,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88%,價值創造能力明顯提升。
全力打造
先進核能原創技術策源地
央廣網: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辛鋒表示,社會各界對核聚變技術給予了很高的關注,特別是國際上發布了點火成功,而且實現了正的能量收益之后。核聚變點火,直到現在,都被譽為當今世界科技皇冠上的一顆明珠。而摘下這顆明珠,背后則是從基礎研究到顛覆式創新的一系列“馬拉松式”科研“賽跑”。辛鋒表示,核工業作為高科技戰略產業,既是世界科技前沿與戰略制高點,也是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更是催生產業變革新模式、新業態、新領域的前沿陣地。加大核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對全面建設科技強國、提升我國核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意義重大。
以中國智慧
推動構建人類核能事業創新發展共同體
中國網:辛鋒強調,推動我國核工業高質量發展,既要堅持把自立自強放在首位,也要大踏步地深化開放合作。國際化發展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集團的重要戰略支撐,遵循開放合作、互利互惠的商業原則,密切大國合作,“走出去”和國際核能合作實現新突破。他表示,在科技創新方面,中核集團著力構建“一體兩翼”的創新體系,統籌推進國內外研發布局。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多邊合作機制,主動發聲,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推動構建人類核能事業創新發展共同體。
“華龍一號”“人造太陽”……
我國核能“三步走”正加快推進
央視新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中國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盧鐵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響應國家未來產業戰略發展要求,我國核能發展將按照“三步走”戰略實施,一批先進核能技術將加快推進。
“核能+”大有可為創新不設上限
中國經濟網:春節以來,DeepSeek成為熱門話題,中國核電也有“嘗鮮”,盧鐵忠介紹,中國核電旗下運行研究院、中核武漢都已經成功接入DeepSeek,與前期自主研發的“核智·龍靈”和“核睿思語”大語言模型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核電應用實現全面革新,為核電智能化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核電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一方面是提升我們核電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進一步提升核電經濟性。”“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個人感覺核能的創新是沒有上限的。”盧鐵忠表示。
推動核電納入綠電綠證體系|兩會話“攻堅”
中國環境網:“將核電納入綠電綠證體系是實現能源消費側和供給側協同轉型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我國核能發電占比低于世界核能發電平均水平,裝機和發電占比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如果能進一步明確核電在綠電綠證市場的定位,可以保障核電可持續發展,有助于同時滿足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的雙重需求。”盧鐵忠表示。
核工業必須全力以赴擁抱AI
中國新聞網: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副總工程師徐鵬飛近日表示,目前DeepSeek還未接入核電設計研發領域。然而,人工智能撲面而來,必須全力以赴去擁抱它,核工業也不能例外。希望建立覆蓋核領域全產業鏈的行業性數據中心平臺,充分發揮核工業全產業鏈“鏈長”優勢,構建滿足核工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軟件產品研發體系。我國核工業發展中積累了大量數據,希望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從而加工成為數據產品,賦能產業數智化升級發展。
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添“新”意
中國紀檢監察報: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副總工程師徐鵬飛表示,核工業作為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催生產業變革新模式、新業態、新領域的前沿陣地。要利用先進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對核工業進行數字化創新,加快全產業鏈的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積累和優化核科技數據要素,推進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核工業的數字化提升上下游全鏈條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增強關鍵環節的競爭力。
核電是實現雙碳目標主力
鳳凰秀: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副總工程師徐鵬飛表示,中國在發展雙碳目標過程中,發展核電應成為主力。
加大核技術向國民經濟領域轉化力度
中國環境報:發展核技術應用產業,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拓展核技術應用領域,促進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支撐國民經濟各領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賦能手段。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副總經濟師,同方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同輻黨委書記、董事長韓泳江建議:“核技術應用亟待繼續加大向國民經濟領域的轉化力度。期望國家未來構建更加契合產業快速發展的政策體系,從而持續提升核技術應用產業能級,推動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
2050年前后我國有望實現商業化聚變發電
科技日報:#全國兩會之聲#【段旭如委員:#2050年前后我國有望實現商業化聚變發電#】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核聚變領域首席專家段旭如對記者表示,最近,中國聚變領域取得一項重大進展。在“中國環流三號”裝置上,實現了15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條件下的高約束模式放電。2050年前后,我國有望實現商業化聚變發電。
大力發揮產業工人隊伍在核工業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
中國財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技術能手、中核檢修焊接專業首席技能專家師延財長期關注技能人才建設,他說,新時代新征程,需大力發揮產業工人隊伍在核工業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激發大國工匠精神,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核工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核工業強國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與保證。
建議設立“中國核科學日”
科學網:“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支撐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希望國家設立‘中國核科學日’,并在‘原子能法’中予以明確。”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技術能手、中核檢修焊接專業首席技能專家師延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