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二廠217大修現(xiàn)場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秦山核電首次采用無人機,成功完成了CRF系統(tǒng)排水涵管的內部檢查。這是秦山核電在智能化運維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本次檢查采用多傳感器融合的無人機巡檢系統(tǒng),通過集成高清攝像頭、智能分析模組、激光雷達及實時三維建模系統(tǒng),構建起涵洞結構全維度檢測技術體系。針對涵洞內部高濕、積淤、通風不良等復雜工況,系統(tǒng)采用多模態(tài)傳感器融合技術,實現(xiàn)裂縫寬度自動捕捉、腐蝕區(qū)域智能標注及犧牲陽極消耗狀況評估,檢測效率較傳統(tǒng)人工方式提升5倍以上。在檢測數據層面,可生成包含外觀檢查、缺陷定位、尺寸測量等內容的綜合性評估報告,為管道管理及腐蝕治理決策提供可視化數據支持。經比對圖紙及現(xiàn)場測量驗證,本次檢查覆蓋全部81塊犧牲陽極塊及水上部分混凝土涵管,檢查覆蓋率100%,測量混凝土及犧牲陽極塊缺陷誤差在1cm以內,顯著提升了核電廠地下管網運維的智能化水平。
2月17日,秦山核電秦二廠217大修一項關鍵且極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取水口格柵異物打撈工作順利完成,宣告著這個深藏海底、面積相當于標準籃球場的巨型金屬格柵上的異物已清理完畢,為機組取水的穩(wěn)定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取水口格柵位于海底,口徑約達100平方米,是核電站冷源的入水口。秦山核電維修支持處與太平洋水下科技的"深潛特攻隊"組成聯(lián)合戰(zhàn)隊負責清理任務,海面待命的救援船為潛水作業(yè)人員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此前,工作人員已經通過船只對取水口格柵進行打撈,但仍有部分難以打撈的異物殘留在格柵處,對冷源正常引入構成潛在威脅。此次潛水打撈,正是針對這些“頑固”的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