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能公眾溝通委員會主任王炳華25日表示,到2035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占比有望達到10%左右,相應減排二氧化碳約9.2億噸。
新華財經北京9月25日電(記者安娜)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能公眾溝通委員會主任王炳華25日表示,到2035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占比有望達到10%左右,相應減排二氧化碳約9.2億噸。
王炳華是當日在2023年(第六屆)核能公眾溝通交流大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本次會議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支持承辦。
據王炳華介紹,當前我國核能事業已迎來發展新局面。進入“十四五”時期以來,我國已核準建設21臺核電機組,核電建設穩步推進。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在運核電機組55臺,裝機容量約570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4臺,裝機容量約2780萬千瓦;在運在建核電機組合計79臺,位居世界第二。截至8月,我國今年已核準建設山東石島灣、福建寧德、遼寧徐大堡項目共計6臺核電機組。
展望未來,王炳華在會上說,到2060年,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核電裝機規模預計可達到約4億千瓦,發電量占比18%左右,接近目前全球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同時綜合考慮核能供暖、供汽等綜合利用,核能碳減排貢獻度有望達到1/4左右。
“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核能產業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王炳華表示,核能在發電及綜合利用的過程中,減碳減排效益顯著;以核電為代表的核能利用,基本不受自然條件約束,能夠持續穩定提供高品質電量,平衡其他形式清潔能源給電網帶來的擾動風險,保障電網安全穩定;核能還可以大規模替代燃煤、燃氣供熱,與當前供熱體系有效銜接。在既要實現雙碳目標又要保經濟增長的多目標約束下,核能顯示出不可替代的優勢,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做好核能公眾溝通工作,是核能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王炳華建議,建立核能行業公眾溝通合作機制,積極擴大核能公眾溝通的朋友圈,加強與國際有核電國家核能公眾溝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核能公眾溝通工作是一項伴隨我國核能發展過程的長期而重要的工作。”王炳華表示,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作為推動行業交流合作、促進行業發展的社會組織,希望能夠匯聚全行業智慧、整合全行業資源,以不斷提升全行業核能公眾溝通水平為抓手支持核能項目建設,助力新時代核能事業取得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