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20日,2023年全國核數據大會暨核數據宏觀參數研究與應用會議在廣東省珠海市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煥喬、原子能院黨委書記薛小剛、中山大學副校長邰忠智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數據處處長ArjonKoning為大會發來視頻致辭。
全國核數據大會每三年召開一次,是核數據研究領域的全國性學術會議,旨在加強國內核數據及核數據宏觀參數工作的研究進展交流,研討其發展方向,進一步發揮核數據及核數據宏觀參數在核能發展與核技術應用中的作用。
本次會議受中國核數據委員會委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由中國核數據中心/核數據重點實驗室和中山大學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聯合主辦。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西北核技術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來自全國70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3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薛小剛在致辭中強調,核數據是我國核事業發展的關鍵支撐基礎技術之一,在國家戰略力量建設、核工業創新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新時代核強國建設的中堅力量,是中核集團實現“三位一體”奮斗目標的核心科技支撐。他希望核數據從業人員不斷加強核數據研發投入和技術力量,進一步縮小我國核數據庫水平與實際應用需求的差距,努力適應新形勢下核數據發展的新要求。
邰忠智介紹了中山大學以及學校核學科的發展歷史。他表示,核學科相關研究工作是一項崇高的事業,為“雙碳”目標實現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山大學已將核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新工科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與會人員加強交流,實現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贏。
張煥喬院士回顧了國內核數據研究的發展歷程,肯定了我國核數據工作在支撐核能發展、核技術應用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要認識到我國核數據研究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的差距,希望國內同行做大做強核數據工作,以適應新形勢下核工業發展變化,滿足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需要。
本次會議共設3個學術論壇,在核數據評價與建庫方面,與會專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創新理念,探索了新的評價方法和發展方向;在核數據測量技術方面,會議展示了最新實驗成果和技術突破,推動了核數據測量方法的改進和優化;在群常數制作及宏觀檢驗方面,與會代表就如何提高核數據評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大會共收集到155個學術報告,涵蓋核數據領域的各個方面,不僅展示了與會代表的研究成果,也為核數據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家積極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探討核數據領域的前沿問題和挑戰,形成了良好學術氛圍。本次會議還設立了“優秀學生報告獎”,10名在校生以出色的表現和優秀的報告內容脫穎而出,得到了與會專家和學者的一致認可和贊賞,獲得了該獎項。他們的報告不僅展示了對核數據領域的深入理解,還體現了突出的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張煥喬院士為獲獎者頒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