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_欧美中文高清_91九色成人_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歡迎來到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官網
當前位置:
訪問量:
部門欄目訪問量:
行業報告
他拍攝的3000多張核工業老照片,你見過幾張?
時間:2023年04月17日 來源:中國核工業 作者:余詩君 點擊量: 分享:

90歲還在孜孜不倦地忙著寫書,早上五六點就開始起來忙活,懂得勞逸結合、飲食保健,把每天的工作、生活安排得充實又有規律,這樣的養生“老壽星”,在北京不算稀罕。但核工業攝影專家翁杏法老先生還是能說出不少自己的“特色”。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14.jpg

翁杏法向記者介紹自己的作品

“我這幾天時間很緊,我的書稿要交稿了,咱們就簡短聊聊吧。”采訪一開場,翁杏法老師就和藹而又急匆匆地說。

如果只聽聲,不看人,很難想象他是一位數年前因患癌癥導致胃被切去五分之四的九旬老人。

而正是他,曾經以手中的相機,見證了我國核工業的發展歷史。

做翻譯失業,攝影成了“護身符”

“我的家庭情況不是很好,父親是工人,而全家住在鄉下。10歲時,我跟父親住到工廠里。家里6個弟兄、2個姐妹,只有我和最小的弟弟最后成為了‘知識分子’,我之所以努力學習,是因為我堅信沒有技術、沒有本事,就沒法立足于這個社會。所以那時也不覺得辛苦,白天晚上都學。”翁老回憶說。

“1955年從哈爾濱外語學院俄語系畢業后,我就到核工業工作了。那時候還沒有核工業部。第一年我在中關村現代物理所為100多個人教俄語課,還為從美國回來的幾個科學家或其家屬開小灶講俄語課,像謝家麐、張家驊、錢學森的妻子蔣英等都接受過我的俄語培訓。那時我也在北大與清華旁聽化學、電子學等課程。同時,我還自學德語和英語。”

對于從浙江慈溪靠讀書“出來”的翁老來說,這樣的人生開局,暈著理想的光芒。

1957年,翁老為蘇聯專家當了一年翻譯,順風順水,還參加了編制《俄漢原子能詞典》,對于一個青年人而言,可謂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然而命運弄人,沒過多久國際局勢突變,翁老曾經的俄語專長以及“親俄”工作經歷,使他不但失業,還成了下放改造的對象。

幸而,對攝影的興趣拯救了他的事業命途,“其他同行都轉向賣飯票、搞行政之類的工作了。領導看我愛好攝影,就說你把原子能院的攝影負責起來吧。”

搞科技攝影,那時的翁杏法還是門外漢。但他好學好問,不惜四處拜師學藝。

“我經常去向新華社專門負責科技攝影的專家李基祿、中國照相館的經理姚經才,還有大北照相館的師傅等學習請教,見我年輕又虛心,人家也肯教。”

1681691469906200.jpg

原子能院早期院貌

一直到1985年,幾十年里,翁老在原子能院拍攝了約3000張珍貴科技照片,包括至今仍在各種展覽和資料里出現的“一堆一器”等。他把那些珍貴的照片分門別類整理成寶貴的檔案存起來。

1681691487370056.jpg

串列加速器鋼筒部件焊接

翁老一生中有幾件最“驕傲”的事。

為“一堆”拍第一張彩照

第一件令翁杏法驕傲的事是,我國第一座重水堆的第一張彩色“證件照”是他拍的,“重水堆本身就有6層樓高,我是到那個頂上去拍。頂上沒有人去過,一般人也不敢去,那里落滿了‘劑量’很大的塵埃。我穿了兩套白色工作服,將三腳架和照相機用塑料布包裹嚴實。即便如此,拍攝結束后出門時,門口的輻射劑量檢測儀器一直嘎嘎地鳴響著!挺危險的。”

重水堆實驗廠房很暗,但那張照片卻拍得很亮堂,這是翁老最“得意”的部分。“我到八一電影制片廠借了總共幾萬瓦的燈,原子能院領導專門給我派了車到制片廠去接燈具,很多個幾千瓦的燈圍在重水堆的周圍,我才拍了那張照片。拍完就在國防科工委展出,并在刊物上發表,后來還得了國內攝影大獎。”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28.jpg

翁杏法最驕傲的作品——重水反應堆第一張彩照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31.jpg

反應堆冷卻塔檢修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33.jpg

反應堆運行人員培訓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36.jpg

新學員在實習

三部電視片記錄核史輝煌

在原子能院期間,他還負責核工業部各類重大活動的拍照錄像工作,曾給部里拍了三部電視片。

“這是我對核工業比較大的一個貢獻。第一部是《核工業在前進》,導演和寫劇本都是我來負責,第二部是《放射性同位素在前進》,還有一部《原子能研究所的科技環境》,都是我邊工作邊學習拍攝的。每部片子都是兩個小時左右。一部電視片要拍半年以上。我帶領一個攝影組,核工業部在全國的有關儀器設備都得拍,我還提前廣泛調研,在分鏡頭腳本上花了大量的時間。”翁老回憶說。

翁老的這三部片子獲得核工業部科技進步獎、北京科技聲像第二屆《銀河》獎等。后來他就被調到核工業部辦公廳的軍工史辦公室,做圖文編輯之類的工作,直到退休。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39.jpg

我國第一座原地浸出采鈾試驗廠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42.jpg

核燃料元件廠的密封包裝車間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45.jpg

中國環流一號熱控核聚變實驗裝置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47.jpg

科技人員在交流脈沖發電機組上進行數據測試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50.jpg

大亞灣核電站主控室

組織核工業第一個大型攝影展

“1992年1月,我負責核工業一個關于秦山核電站的攝影展,承擔了從展品收集、評選到版面設計及全部組織工作。展覽在宣武門附近的一座大廈里舉行,中國攝影家協會、北京攝影協會的‘頭頭腦腦’都來了,展出的效果很好,影響深遠。趙宏副部長還邀請攝影家協會的一些副主席等到秦山核電站參觀。”翁老回憶。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53.jpg

攝影家參觀秦山核電站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55.jpg

秦山第一座核反應堆主廠房一角

因為這些經驗,翁老應邀加入了國防科工委的中國神劍學會,成為攝影部副部長。1982年他加入了中國攝影家協會和北京攝影家協會,“那個時候參加中國攝影家協會非常難,要求有全國性攝影展的4幅作品,有發表攝影題材的文章等條件。”

翁老還給很多核工業的科學家、老領導們拍過難得一見的工作肖像或生活寫真,包括王淦昌、王承書、汪德熙、姜圣階、李覺、劉杰……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858.jpg

劉偉(中)、王淦昌(左)等人在研究方案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901.jpg

李覺在家中

翁老后悔自己當時沒有給更多人拍照留念,有機會拍的也沒有多拍幾張,“不像現在,那個時候思想很單純,而且很謹慎,拍一兩張就行了。”

活到90歲,依然躺不平

翁老一生在攝影領域獲獎無數。作為“業界名人”,他的攝影作品和經歷故事登上過20多本攝影刊物,多個作品入選國際攝影展。

1991年退休后,不肯“躺平”的他又在建國門雅寶路當翻譯十幾年,因要回家帶孫子才終止了自己的工作生涯。

再后來,不肯把半生積累的技術“走了就帶走了”,翁老開始主動給街道的中老年人開設免費攝影課,從2013年到2023年,已經講了十年。他認真準備每一次授課的內容,還給學員們做了5年進階課程計劃。

2017年,他被選為北京西城區月壇社區的“金輝老人”。

1999年到2001年的3年里,翁杏法老師是《中國核工業報》的勤奮作者,發表了20多篇文章。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905.jpg

翁杏法在讀核工業報

養生秘訣在于“忙”

胃被切掉大半,卻仍精神抖擻地活到現在,翁老自認為是有資格總結出一些“獨門養生術”的。

“我覺得人活在世上,大家都過得不容易,所以不管是公園的陌生人或是醫院的清潔工,只要對攝影有興趣,我都很樂意與其交往,他們的友好也使我心情愉快。像我這種經歷過苦日子的人,很懂得知足和感恩,現在物資充裕,吃穿不愁。十幾年前給我講過攝影知識的人,現在每年我還會給他打個電話問候。除了忙于攝影相關的事情,我現在每天還唱唱我喜歡的俄語歌,不懂樂譜,嗓子也不行,有什么關系,只為了高興!每天我保證吃三個雞蛋,蔬菜買便宜的就可以,各色堅果家里都有,牙齒壞了就及時去修補……”

在翁老看來,除了以上這些,他的養生核心在于“忙”,忙著輸出人生的“剩余價值”:講課、寫文章、與影友技術探討,幫人修照片等。工作反過來使他更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每天堅持步行四五千步等,生活作息理智而自律。

看到自己的“養生五條”跟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的標準差不多,他覺得很開心。

“沒有健康,啥都沒有!”翁老笑著總結道。

微信圖片_20230417082908.jpg

翁杏法仍在勤奮學習

(詳見《中國核工業報》2023年第15期,配圖除翁杏法本人照片外,其它皆為其攝影作品)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合水县| 银川市| 吴旗县| 九江县| 洱源县| 阿克| 西丰县| 无锡市| 新闻| 洞口县| 河曲县| 大渡口区| 连山| 舟山市| 昌乐县| 新丰县| 合江县| 德兴市| 绿春县| 应城市| 盐城市| 柞水县| 洛南县| 泸溪县| 元氏县| 双柏县| 镶黄旗| 咸宁市| 南丹县| 浑源县| 抚宁县| 涪陵区| 子长县| 澄江县| 合作市| 东兰县| 晋城| 时尚| 武隆县| 长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