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9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第19期“CNEA國際天然鈾價格預測指數(2022年6月)”。
一、短期-月度現貨價格預測指數(月度更新)
上期預測結論是:假設未來不發生其他重大突發事件,基于URC的ARIMA模型,預計未來3個月現貨價格呈微跌態勢,短期波動減弱,波動區間為45-60美元/磅,45美元支撐位主要考慮俄烏沖突結束,SPUT融資能力減弱;60美元阻力位主要考慮俄鈾產品被制裁。
5月,俄烏沖突繼續處于僵持階段,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與俄羅斯的反制裁仍在繼續,但雙方均沒有采取更加激烈的舉措,歐美方也暫時沒有制裁俄羅斯天然鈾相關產品的意愿。且受金融市場影響,本月SPUT基金活躍度明顯下降,僅購買了10萬磅天然鈾(38.5tU)。故而5月的天然鈾現貨價格整體呈緩慢下降的趨勢,由月初的53美元/磅下降至45.5美元/磅。月末SPUT融資有所增加,天然鈾現貨價格有些許回升,最終收于47美元/磅。
影響5月市場的重大事件包括:根據5月份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貨幣政策會議,美聯儲將迅速加息甚至速度快于市場預期,全球股市對美聯儲加息力度期望增加,因此短期內規模資金離場,天然鈾市場融資能力下降。歐盟出臺“REPowerEU”能源轉型計劃,旨在快速減少歐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包括核材料和核燃料循環服務;美國也有部分議員支持未來限制從俄羅斯采購天然鈾產品,拜登政府表示正在醞釀計劃,故未來俄羅斯鈾產品是否會被制裁仍無定數。
展望未來,影響后續3個月(2022.6-2022.8)現貨價格的因素包括:
俄烏沖突——俄烏沖突已持續三個多月,盡管兩國已磋商多輪,但局勢仍不明朗。從目前戰局發展情況分析,俄軍雖具有較為明顯的軍事優勢,而烏軍采取堅守策略,因此戰事大概率還將持續膠著。不過未來俄鈾產品被制裁的概率越來越小,天然鈾市場情緒不易被再次放大。
投資基金的采購活動——5月份,鈾市場已消納了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影響,SPUT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融資規模減弱,在天然鈾市場中采購頻率下降,鈾價已探底。相較5月,SPUT于6月可能重回市場,但受美聯儲縮表的影響,力度將不及以往。
新冠疫情——奧密克戎新變種持續蔓延,天然鈾供應端風險持續存在。
綜上,展望未來3個月,俄鈾產品被制裁預期減弱,SPUT投資基金重回市場,總體上,價格有所提升。
假設未來不發生其他重大突發事件,基于URC的專家預測法,預計未來3個月現貨價格呈小幅震蕩,短期波動減弱,波動區間為45-53美元/磅,45美元支撐位主要考慮俄烏沖突結束,或SPUT融資能力減弱;53美元阻力位主要考慮美聯儲縮表對鈾市場資金影響較小。
二、中長期-年度現貨價格預測指數(季度更新)
一季度發生的影響國際天然鈾市場的重大事件包括:
供應方面,哈薩克政局發生動蕩,雖然短時間內平息且對哈原工生產未造成重大影響,但其地緣政治問題已引起市場關注;Cameco宣布重啟McArthur River項目,預示著鈾價下行空間減弱,礦山復產拉開序幕。
需求方面,俄烏兩國爆發沖突,俄鈾產品可能遭制裁的預期已引發鈾價大幅攀升并高位震蕩。無論制裁是否發生,長期來看,歐美去俄化將會成為必然,美國上到議員,建議立法授權能源部建立戰略天然鈾儲備,下到核電業主轉變風向,從非俄濃縮廠采購分離功/低濃鈾;歐洲各國為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開始考慮轉向核電,法國、英國等諸多國家均表態將大力支持核電發展。
此外,以投資基金為主的金融資本驅動的“二次需求”方面,SPUT投資基金等依然對天然鈾市場起到主導作用。但受美聯儲加息影響,未來融資規模或將有所縮減。預計未來2年內,可能仍會有20-30億美元(規模約2-3萬tU)進入市場,且預計短期內不會銷售,過剩庫存加速消化,未來幾年的鈾價將較快震蕩上行。
俄烏沖突以及可能的俄鈾產品制裁作為助力,或將極大推動在運礦山擴產及閑置產能提前入市,個別低成本新礦山也相繼加入,這將對鈾價漲幅形成制約。
基于URC自主研發的供需成本模型,與上期相比,整體上調了各年份的鈾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