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_欧美中文高清_91九色成人_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歡迎來到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官網
當前位置:
>
訪問量:
行業動態
時代要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核能這樣發展!
時間:2021年03月08日 來源:中核集團 點擊量: 分享:

  3月5日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關于2021年重點工作中提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特別強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核能是安全、經濟、高效的清潔能源,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重要能源選擇,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重要選項。

  在積極有序發展核電的背景下,核能如何具體支撐這項國家重大戰略的實現?本文對中核集團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于碳達峰碳中和以及核能發展的觀點進行匯總,力圖剖析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的“核”力量。

  碳達峰碳中和對核能來說是一個利好

  

  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顧軍:這對核能來說是一個利好,但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我們不僅要研究提高核電本身的安全性,還要與整個能源結構整體配套相適應,進一步發揮核能在改善能源結構方面的作用,不僅支撐國民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要為生態環境建設做出核工業應有的貢獻。

  關于碳達峰、碳中和,中核集團黨組高度重視,已經多次研究,中核集團將充分發揮我國核科技工業主體作用,積極推動核電加快發展,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戰略支撐。

  面向“十四五”和中長期,中核集團將充分發揮我國核科技工業主體作用,積極推動核電加快發展,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戰略支撐。

  一是充分發揮核電的基荷能源作用,按照國家核電發展規劃,推動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批量化、規模化建設,保持核電平穩有序發展,提高核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

  二是加強核工業全產業鏈體系能力建設,加強鈾資源保障供應,推動核燃料循環產業和裝備制造業提質增效,提升核電建造運營能力,夯實核電發展的工業基礎和資源保障能力。

  三是加強科技創新,推進華龍后續續機型研發,加快推進快堆、高溫氣冷堆、小堆示范工程建設和商業化推廣,加強先進核電、新型燃料、新材料的研發,推進核聚變等戰略前沿技術攻關。

  四是積極拓展在核能供熱、供汽、制氫等多種領域的工業應用,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五是面向世界加快“走出去”步伐,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動自主核電加快走向國際市場。

  推動核科普常態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在實現當前“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核能作用日益凸顯。核能成為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兌現減排承諾和清潔低碳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的必然選擇。但是,當前制約我國核能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公眾溝通,如核科普效果欠佳、核能發展正當性缺少立法保護、涉核信息易向負面發酵等。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要推進公眾溝通,推動核科普常態化。組織開展主題性、全民性、群眾性核科普活動。要擴大科普活動的覆蓋面,比如核科學系統知識要進入小學、中學、大學的相關課程中。同時,努力提高黨政領導干部的核科學素養,將核科普知識納入各級黨校領導干部培訓課程。

  核能多用途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主任錢天林:落實“30·60”目標,能源供應領域是重要的突破口。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2019年底供暖總面積211億平米,城鎮集中供暖面積141億平米,目前98%以上采用燃煤供暖,按照一個供暖季每平米排放64公斤二氧化碳測算,我國一年因供暖產生的碳排放將達到13.5億噸。供暖需求、特別是城市集中供暖需求仍未有合適的解決方案,成為制約我國碳排放指標的一大重要因素。尋找一個可靠的、適宜于大規模供暖的清潔熱源方案,成為緩解我國冬季空氣污染、降低碳排放目標而亟需解決的問題。

  泳池堆是中核集團在核能替代燃煤方面的一次積極嘗試。一座40萬千瓦“燕龍”泳池堆,可以為30多萬人口供暖,每年可替代32萬噸燃煤或1.6億立方米燃氣,減少排放煙塵5000噸,減少灰渣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64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5000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1600噸,真正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

  當前,核能作為零碳排放的能源供給形式,正在從原有單一電力供應轉向多領域多用途應用拓展。除了核能供熱,核能在工業供汽、海水淡化、制氫、同位素生產等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太空、深海、海島等特殊場景中,核能還具有清潔高效、可持續性強、多形式供能等獨特優勢。

  加快核電建設助力拓展低碳能源新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羅琦:核能作為低碳能源,由于具有能量密度大、基荷電力穩定、單機容量大、占地規模小、長期運行成本低、核燃料易于儲備、可有效提高能源自給率等優勢,在全球能源轉型中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未來清潔能源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IAEA預判,只有增加核電利用,未來全球才有可能實現氣候變化目標。數據顯示,近年來核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用持續增強,2019年,全球核電總發電量達2657太瓦時,貢獻了世界約1/3的低碳電力。而核能對低碳電力的貢獻在發達經濟體中表現尤為突出。可以說核能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用不可或缺的低碳能源。

  目前,我國已經躋身世界核電大國行列,具備了向“核電強國”邁進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快速發展核電的能力。但現有核電裝機規模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還不匹配。

  一是要加快核電發展步伐,保證穩定的年開工量。爭取到到2025年,核電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3%,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6%;到2035年,核電在運規模達到1.8億千瓦左右,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5%,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10%,接近目前全球平均水平。

  二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確保所有核電項目均享受可再生能源相應電量消納政策,確保核電承擔基本發電負荷的調度地位始終得到保證,以保證核燃料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是要加速推進核能新應用,圍繞“核能供熱”這一核心,中核集團正在積極做出努力,致力于用核技術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驅散霧霾打贏藍天保衛戰,真正將國家綠色低碳的能源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核能是兌現減排承諾的主力軍

  

  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戰略與管理咨詢委員會委員劉?。?/strong>低碳是核電作為能源的突出優勢。核能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小的發電技術之一。核電是未來新增非化石能源中最具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兌現減排承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的必然選擇。

  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中指出,在考慮鈾礦采冶及核電站退役治理后,核能依然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小的發電技術之一。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表明,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核電幫助降低了二氧化碳的長期排放增加速度,尤其是在發達國家。

  與多元化、平衡的理想能源結構相比,現實情況則是我國核電占比偏低,上個世紀末至本世紀初這段時間,全球來看核電發電量占比在10%左右。對我國而言10%到15%的比例是比較合適的,但目前不到5%。作為一種基荷電源,核能應該發揮更好的作用。建議政府部門研究制定《中國核電發展戰略》,強化核電發展頂層設計,統領我國核電發展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規劃,批量化建設自主三代核電機組。

  低碳排放新能源是重要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中核集團除大力發展核能外,作為清潔能源之一的地熱能,其勘查開發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國資委已批準將地熱能列為中核集團的主業范圍,這幾年,在中國核電等單位的支持下,核地研院持續在西藏地區開展地熱勘查工作。2020年10月,取得了高溫地熱資源突破,在437米深的鉆孔中發現了溫度超過185度的地熱資源,井口壓力也很大,可直接用于發電使用。

  地熱能極其穩定,不像風電、光伏等受晝夜、季節、氣候等因素影響。但當前現狀是國家并未像對待風電、光伏那樣給予地熱發電相同的電價支持,嚴重影響了企業參與地熱開發的積極性,導致地熱資源勘查程度不足,從而影響了地熱產業發展;同時,地熱礦產資源費用的征收也不同程度上阻礙了地熱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議參考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早期電價政策,在西藏地區實施地熱發電與風電、光伏同等電網價格。

  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要求

  

  氣候變暖正成為人類的巨大威脅。氣候變暖被國際公認為人類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

  我國將努力踐行碳達峰碳中和的莊嚴國際承諾。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將積極踐行國際承諾,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優化能源結構,轉變能源生產與消費方式,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截至目前,中核集團共有23臺在運機組,6臺在建機組,發電累計11424.39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45697.56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13901.17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3427.29萬噸;減少氮氧化物1713.65萬噸,減排效應相當于造林近300萬公頃,面積可以覆蓋2 個北京市,為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清新的美麗中國建設貢獻了綠色核能的力量。

  1公斤鈾235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大約相當于 2700 噸標準煤、1700 噸原油。一座百萬千瓦的核電廠每年需要補充核燃料僅30噸,而同樣容量規模的燃煤機組年耗煤量約 300 萬噸。與燃煤電廠相比,核電廠運輸燃料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每臺“華龍一號”機組裝機容量 116萬千瓦,每年清潔發電近 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 100 萬人口的生產生活年度用電需求,同時,相當于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816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7000萬棵。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苍溪县| 称多县| 防城港市| 获嘉县| 时尚| 怀远县| 纳雍县| 西乡县| 永和县| 阿合奇县| 于都县| 嫩江县| 天水市| 萨迦县| 雅江县| 保亭| 高青县| 道孚县| 涪陵区| 衡东县| 永靖县| 资溪县| 新沂市| 宝兴县| 京山县| 浦东新区| 北宁市| 秦安县| 博兴县| 鸡泽县| 监利县| 罗城| 齐齐哈尔市| 新密市| 蓝山县| 遵义市| 郓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方正县| 平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