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協會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重點工作任務, 在危機變局中謀新機開新局,超前部署、扎實工作,努力把疫情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圓滿完成協會年度各項重點工作目標任務。主要體現以下“十大亮點”。
一、重大課題聯合研究成果豐碩持續提升協會話語權。組織開展十余項重大課題聯合研究,高水平完成《我國核能產業2035年發展戰略及2050年展望研究》《核電廠低放廢物處置多途徑研究》《推進CAP1000核電后續項目重啟問題研究》《模塊化小型堆在能源發展中的戰略定位問題研究》等七項課題。課題核心成果分別上報黨中央、國務院領導或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得到黨和國家有關領導以及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受到廣大會員單位的充分肯定和贊譽。
二、協會名列2019年度全國性社會組織評估榜首。精心組織、全員參與,申報參加民政部組織的2019年度全國性社會組織評估工作,全面對照評估指標體系,找問題、補短板,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協會在基礎條件、工作績效、內部治理、社會影響以及評估準備、現場配合、糾錯整改等方面得到現場評估專家團隊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賞,在本次全國性社會組織評估5A等級排名中名列前茅。
三、積極拓展優化服務布局構建協會新發展格局。結合行業發展需求,依托骨干會員單位的廣泛參與和支持,協會今年相繼新設立了核電運行同行評估及經驗交流技術委員會、核電建設同行評估及經驗交流技術委員會、核能公眾溝通委員會、核安全文化建設委員會、先進核能系統專業委員會,并相應制定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完成頂層框架設計,形成了工作長效機制,協會戰略性服務業務布局邁上新臺階。
四、加大重點活動宣傳力度傳播行業發展正能量。精心策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活動,央視新聞頻道作了近9分鐘的專題報道,對報告的核心內容進行系統解讀,引起行業內外廣泛關注;協會牽頭聯合制作的《揭秘新中國首座核電站》5集紀錄片在央視《國家記憶》黃金時段播放,行業反響強烈;充分發揮協會官網及微信公眾號新媒體核心平臺作用,協會官網閱讀瀏覽量繼續保持平均每天萬人以上。
五、核能職業技能競賽、國家優質工程獎推薦及科技獎評審工作成效顯著。精心策劃并成功組織舉辦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核能系統焊接職業技能競賽(國家級)及具有核特色的焊接專項競賽(行業級),首次成功舉辦2020年核電廠運行人員防人因失誤職業技能競賽(行業級);組織完成廣東陽江核電3、4號機組工程參評國家級優質工程獎的推薦工作,獲得2020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金獎;組織開展行業科技創新成果申報核能科技獎評審工作,共有78項行業科技創新成果獲得核能科技獎項。
六、大型國際國內論壇會議展覽活動持續有效推進。結合疫情影響,精心策劃并成功組織舉辦了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核電建設管理、質量提升與創優”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2020秋季核電建設高層會議暨核電建設質量大會”,收到良好效果;精心策劃并組織做好“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2021春季高峰會議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各項準備工作;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溝通協調,積極落實由協會承辦的“IAEA核電廠運行安全國際大會”會期調整等相關事宜。
七、協會團體標準建設及供應商評價工作全面起步。截至年底,共收到205 項團體標準立項申請、182 項已獲批準立項,80 項標準草案已經過專家技術咨詢, 9項標準已獲批準發布;組織編制了《華龍核電技術用戶要求文件》(首版)并進行了專家技術審查;積極推進核能行業合格供應商評價和信用評價工作,完成行業77家合格供應商名錄“存量名錄整合”及2家合格供應商試評價工作。
八、協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組織開展協會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的全面梳理及其制、修、廢工作,全年完成70余項制度及程序的制、修定工作,形成協會秘書處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118項;組織完成了協會團體標準、供應商評價等管理信息化系統開發并上線試運行;優化完善協會協同辦公等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疫情期間為支撐協會開展“ 網上””遠程”“移動”辦公發揮了重要作用,“數字協會”建設扎實推進。
九、與WANO合作協會核電運行同行評估再上新水平。積極深化協會與WANO的合作、交流與融合,協會與WANO莫斯科中心合作成功開展江蘇核電6號機組啟動前同行評估活動;制定通過《關于中國核能行業協會與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合作過程中有關事宜的報告》,積極牽頭協調WANO上海中心籌建相關事宜,為WANO上海中心順利運轉發揮重要作用。
十、行之有效地組織開展協會黨的建設工作。積極配合國家相關主管部門,順利完成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各項工作任務,協會黨的組織工作關系正式移交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管理;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發布《乘勢而上 砥礪前行,開啟全面建設世界一流協會新征程》報告;實現在協會工作滿6個月以上黨員的組織關系全部轉入協會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