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介紹美國核電站與城市關系,供大家考慮我國核電站合理布局時參考,博主挑出了美國周邊人口眾多的核電站部分清單,我們可以分析這些核電站環境影響評價、安全分析以及應急計劃制定的相關經驗,供我國核電發展參考所用。
本文展示了美國2011年所做的一份針對美國核電站周邊人口變化情況所做的調查進行的相關成果,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初步分析。
1、從美國核電站分布(圖1)來看,中東部布點居多,主要是考慮這些區域用電需求。
2、根據美國2010年人口統計的數據,美國人口最多的100座城市中,有26座城市周邊50英里(80公里)內有核電站,包括紐約、芝加哥、費城(周邊有3座)、鳳凰城、圣迭戈、沃斯堡、夏洛特(附近有2座)、底特律、巴爾的摩、波士頓(2座)、華盛頓、弗吉尼亞海濱和諾福克(Virginia Beach and Norfolk)、奧馬哈、羅利和杜赫姆、邁阿密、克利夫蘭、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羅(Minneapolis and St. Paul ,2座)、新奧爾良、匹茲堡、托萊多(2座)、紐瓦克、巴托魯日、羅切斯特等。
3、周邊人口規模較大的核電站:
——紐約人口超過1800萬(如圖3所示),2012年預計人口數量超過1980萬,是全美最大的城市,位于印第安角核電站半徑50英里范圍內。印第安角核電站半徑50英里范圍內人口1722.1萬,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為27.2539萬(半徑5英里范圍內人口為7.8806萬)是全美周邊人口最多的核電站。(紐約的人口規模與深圳相近,遠超過香港,相關經驗值得借鑒)
——美國有多座東部核電站煙羽應急計劃區人口超20萬。Limerick核電站(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25.2196萬、半徑50英里范圍內人口802.7924萬)、Satawba Lucie(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21.3407萬、半徑50英里范圍內人口255.9394萬)、三厘島核電站(內陸核電站,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21.1261萬、半徑50英里范圍內人口280.3322萬)、Saint Lucie(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20.6095萬、半徑50英里范圍內人口127.1947萬)、等核電站LPZ人口超過20萬。
——美國有多座東部核電站煙羽應急計劃區人口超10萬。Turkey Point核電站(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16.1555萬、半徑50英里范圍內人口127.1947萬)、Seabrook核電站(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11.8747萬)、Millstone核電站(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12.3482萬)、Oyster Creek核電站(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13.3609萬、半徑50英里范圍內人口448.2261萬)、Surry核電站(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12.7041萬)、Beaver Valley核電站(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11.4514萬)、Duane Arnold核電站(半徑10英里范圍內人口10.7880萬)。
圖1:全美核電站分布圖
圖2:全美核電站半徑50英里區域分布范圍圖
圖3:全美核電站半徑50英里范圍內城市分布情況
備注:
1、根據美國核電相關法規,核電站周邊設置兩個應急計劃區,一個為煙羽(輻照)區——核島為中心的半徑10英里(16公里),該范圍也通常要求是LPZ(低密度人口區),在這個區域內主要關注(放射性事故時)通過直接接觸或直接吸入氣態放射性污染煙羽所受的影響;同時設置食入應急計劃區——核島為中心的半徑50英里(80公里),主要關注(放射性事故時)攝入放射性污染的食物和飲用水。
2、中國和美國的應急計劃區大致分類相同,但范圍有所不同。我國的核電站應急計劃區劃也分為煙羽應急計劃區和食入應急計劃區。煙羽應急計劃區系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為7至10公里劃定的需做好撤離、隱蔽和服碘防護的區域。這種應急計劃區又可分為內、外兩區,內區的半徑為3至5公里,撤離(包括預防性撤離)準備一般主要在內區進行。食入應急計劃區系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為30至50公里劃定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要做好事故情況下食物和飲水的輻射監測和控制的應急準備。核電站周邊一般設置以核島為中心不小于5公里的規劃限制區(和美國的低人口密度區類似)。
3、應急計劃區并不是說核電廠發生事故時就按劃分的區域應急,劃這個區只是要做好準備。其目的是:在應急干預的情況下便于迅速組織有效的應急響應行動,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對環境和公眾可能產生的影響。在多數情況下,需要采取應急響應行動的區域可能只限于相應的應急計劃區的一部分,但在發生非常嚴重的核事故的特殊情況下,也可能需要在相應應急計劃區之外的部分地區采取防護措施。實際發生事故時,要根據事故的大小和氣象條件進行預測,進行實地的輻射水平測量,才能確定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樣的應急防護措施。這完全取決于當時的實際情況,由省核事故應急委員會主任根據監測數據、評估意見和專家的建議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