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在秦山二期擴建工程4號機組即將投入商業運行的前夕,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秦山二核原董事長張華祝,接受了《中國核能》、《中國核工業》雜志和《中國核工業報》記者的聯合采訪。
采訪中,張華祝對曾經親自參與了秦山二期建設的那段經歷頗有感慨。他飽含深情地回憶起二期工程起步時的艱辛,對記者說到:“堅守源于堅定的信念。因為我們堅信中國的發展需要核電,堅信核工業的發展,即軍轉民非得抓住核電這個龍頭不可。”并強調,“福島核事故以后,國家暫停審批新的核電項目,即使恢復審批了,有些項目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內批復。這種情況下,秦山二期當年的精神,對現在那些暫停項目來說,還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實踐出真知,工程出人才。” 秦山二期建設采用了自主管理的模式,對業主來說,壓力很大,責任也很大,但正因為有這樣的壓力和責任,人才成長也就有了更多的機遇。
秦山二擴4號機組,包括嶺澳二期2號機組,作為福島核事故后為數不多的運行機組,必將對在建核電機組和等待審批的項目帶來很好的激勵和示范作用。他們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工程自身,還在于他們帶動了我國一批二代改進型機組的建設,開啟了核電快速批量發展的新時代。
張理事長還為《中國核工業報》寫了一段話,以慶賀秦山二期擴建工程4號機組即將投入商業運行:“作為‘十一五’期間首個開工的核電項目——秦山二期擴建工程的全面建成,為秦山二核創新發展積累了新經驗,為我國二代改進型核電建設增添了新成果,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