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4日上午,張華祝理事長就中國核電發展形勢、核燃料供應和核能對外合作等熱點問題接受了法蘭西國際新聞電視臺(FRANCE24)記者的采訪。
張理事長介紹,考慮到經濟穩定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能源結構調整以及環境保護等因素,我國政府2004年確定了“積極發展核電”的方針,核電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根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提出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我國運行核電的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根據遠期能源需求預測,2020年以后,我國核電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張理事長介紹,2007年,我國有6座運行核電站,11臺機組,總裝機容量達907.8萬千瓦。核電總發電量628.62億千瓦時,上網電量為592.63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4.61%和14.39%,機組平均能力因子85.5%。我國核電一直保持良好的運行業績。目前在建的核電站有3座,近3年還將有6~7座核電站陸續開工建設,“十一五”期間將有約2000萬千瓦的核電裝機投入建設。我國已經基本具備自主設計、制造、建設和運營二代改進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的能力。核電研發和建設取得的業績為我們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的實現和核電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理事長談到,中國重視在核能和平利用方面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在中法合作方面,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引進法國技術和設備建設大亞灣核電站開始,政府層面和企業之間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拓展,有力地促進了兩國核電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和人才培養。面向未來,中法核能領域的合作將會在此良好基礎上繼續鞏固和深化。我國正努力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發展第三代核電技術,也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研發快堆、高溫氣冷堆等具有四代特征的核電新技術。談到中國核電與世界核電的關系,張理事長說,中國從世界有關核能國家引進了先進技術和管理,提升了國內的核電研發和建設能力,同時,中國核電的發展也促進了世界核電產業的發展,為全球核電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實現了互利共贏。
張理事長還談到,中國利用國內、國外兩方面的鈾資源滿足國內核電發展的需求,在鈾資源國際采購方面加強與國外合作,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中國采用核燃料閉合循環路線,正在開展乏燃料后處理中間試驗工廠的建設,為建設大型商用乏燃料后處理廠準備技術,積累經驗,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