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新聞網站2018年2月6日報道,2018年2月5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干事天野之彌與印度尼西亞研究、技術和高等教育部部長穆罕默德·納西爾在雅加達簽署一項實踐安排協議,加強雙方在核科技發展領域的合作并促進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合作。
印尼與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已有61年。納西爾稱,這份協議的簽署對于鼓勵發展中國家間的技術合作和加強南南合作是必要的。
納西爾表示,協議簽署后,印尼可以進一步支持原子能機構在擴大核能對世界和平、健康和福利的貢獻方面為其他國家提供相關能力和服務。
原子能機構表示,聯合國大會2015年通過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大部分都與核技術息息相關。
為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印尼在原子能機構的支持下實施了兩個重要項目。第一個項目是提供使用核技術培養的新型改良大豆品種,用于在全國范圍內種植,提高大豆種植的產量和質量。第二個項目涉及利用核技術,如免疫放射性分析和穩定同位素,促進畜牧業發展。
印尼國家原子能機構(Batan)正在為滿足本國電力需求推動核電建設項目。目前預計傳統大型輕水堆核電機組將從2027年起陸續在巴厘島、爪哇、馬都拉和蘇門答臘島等人口稠密的島嶼投入運行,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島及其他島嶼將部署用于供電和供熱的小型高溫氣冷堆(高達100 MWe)。
在引進商業反應堆之前,印尼準備建造一座實驗和示范用高溫氣冷堆。該堆的電功率為3~10 MWe,熱功率為10~30 M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