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IEEJ)預計,到2017年3月底日本將有7臺核電機組處于運行狀態,一年后又將有12臺核電機組重啟。能源經濟研究所指出,司法裁決和當地許可將影響重啟進度。
能源經濟研究所在其《至2017財年日本經濟與能源展望》中考慮了四種日本核電機組重啟情景(即低值、基準、高值、最佳結構)及其對2016財年(2016年4月—2017年3月)和2017財年(2017年4月—2018年3月)經濟與環境影響。
該研究所估計,若基于當前時間表即基準情景,到2016財年底將有7臺核電機組重啟,到2017財年底將有19臺機組重啟,年核發電量約119.8TWh,相當于福島核事故前的2010財年水平(288.2TWh)的42%。
在基準情景中,2017財年化石燃料的總進口支出為13.5萬億日元,比2010財年(18.1萬億日元)低約4.7萬億日元;電力成本(包括燃料成本、上網電價和電網穩定成本)為5.9日元/kWh,比2010財年高1日元/kWh;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94億噸,比2010財年(11.39億噸)低約4500萬噸(2.1%),日本能源自給率為14.4%,比2010財年(17.8%)低3.4%。能源經濟研究所稱,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3財年達到歷史最高值即12.35億噸。
高值情景假設到2017財年底共有25臺核電機組重啟,年發電量151.2 TWh。低值情景假設只有12臺核電機組重啟,年發電39.1 TWh。2017財年,相對于低值情景,高值情景的總化石燃料進口費用低7000億日元,平均電力成本低約0.6日元/kWh,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20萬噸,日本的能源自給率高4.8%。
最佳結構情景反映了經濟產業省長期能源供應和需求展望的電力結構。在此情景中,核發電量到2017財年底達到195TWh。與低值情景相比,最佳結構情景的化石燃料進口總支出低1.2萬億日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14億噸,日本能源自給率高9.0%,但平均電力成本高0.6日元/kWh,達到6.9日元/kWh,是四種情景中最高的,但仍低于根據日本長期能源供需展望的估計值(9.1日元/kWh)。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預測的四種核電機組重啟情景
迄今已有4臺日本核電機組即川內1號和2號機組以及高濱3號和4號機組在滿足新安全法規的前提下重啟。但是,高濱3號和4號機組由于地區法庭發布的禁令自2016年3月起停運。
能源經濟研究所稱:“在新安全法規要求下,核電機組正在逐漸推進重啟程序。不過,仍有很大模糊性,包括司法裁決和/或當地接受度等因素都將影響重啟步伐。”
能源經濟研究所補充道:“鑒于法院做出了高濱3號和4號機組停止運行的司法裁決,從當地角度分析核電廠停運的影響顯得十分重要。按常理,在一個年度電力需求量約100 TWh的地區,如果一臺100MWe的核電機組停運一年,總化石燃料成本將上升600億日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400萬噸(即當地排放量增加7%)。平均電力成本將上升400日元/MWh(平均電力成本上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