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電運行安全與建設質量大會暨核電分會年會開幕致辭
郭利民,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秘書長
2025年10月23日 上午,福清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齊聚福清,召開核電運行安全與建設質量大會暨核電分會年會,首先,我謹代表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對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及各位同仁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本次會議得到了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我也代表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和所有參會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次大會圍繞核電運行安全和工程建設質量兩大主題,聚焦重點關注領域與主要改進方向,分享良好實踐和經驗教訓,進一步推動核電安全質量持續改進與績效提升。
過去一年,協會統籌核電分會、核電運行和建設技術委員會,主要從三個方向著力提升協會服務品質、能力和深度。一是優化共享平臺服務品質:在經驗反饋、交流與研討、人員培訓、定期報告、課題研究、團體標準、CPIP/ERIP/SOER運行專項、工程建設綜合評估、質量提升與創新成果等方面都有體現,引入了核安全監管的視角,并根據行業呼聲不斷迭代優化,探索核電安全質量改進與績效提升的新途徑。二是打造個性化服務能力:依托有充分行業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強大專家團隊,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成員支持與專項服務,形式和內容不拘一格,區別于WANO同行評估與成員支持,不引入不必要的負擔,已得到行業熱情回應,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運行成員支持、建設專項評估和沙盤推演。三是拓展重點改進領域服務深度:運營領域聚焦設備可靠性管理這個全球全局性改進焦點和難點,召開了首次研討會,應急柴油機、蒸發器、變壓器、汽輪機、發電機等五類重大設備在運行技術委員會提級管理,啟動了過去五年核電廠設備缺陷引發能力因子損失專題分析,過去三十年我國商運核電機組非計劃緊急停堆事件分析,以及核電廠儀控防非停技術導則、關鍵敏感設備防非停管理導則的編制,中國機群開始在全球率先追求零非計劃自動或手動緊急停堆;建設領域在工程創優和質量提升的整體牽引下,聚焦混凝土供應鏈、焊接和無損檢驗質量管控,引導成員單位持續提升工程實體質量;數智化轉型領域,除了國家能源局委托的試點項目,協會還在著手統籌推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自上而下的頂層價值共識和自下而上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尤其強調從三維設計模型出發,挖掘源頭數據的潛能,加載工程建設全過程全產業鏈數據,轉換為運營直至退役的技術管理平臺,如工程改造、設備可靠性、備品備件、長期資產管理和運維服務,在工程和運營高附加值業務環節探索應用人工智能,將設計、制造、施工、調試和運營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轉換為高質量數據集,作為輸入來訓練人工智能大模型或專業化小模型,產生期望的最優輸出,解決核能業務相關的重點、焦點、難點和痛點問題,比如工程建設計劃和設備部件失效預測,堅持不懈圍繞大構想、找準小切口、解決真問題,帶來雪中送碳的效果,切實助力核電機組全生命周期安全、提質、降本、增效,與此同時,協會將努力營造開放、交流、共享的行業氛圍,識別和推廣良好實踐,期望在十五五期間形成戰略方向上的拼圖,最終為核能行業帶來系統性、綜合性、深層次的轉型升級。
我國的核電發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秦山和大亞灣兩個核電項目相繼核準和開工建設起步,四十多年來,引進技術與自主研發相結合,經歷了“適度發展”、“積極發展”、“安全高效發展”和“積極安全有序發展”等不同階段。2021年以來,在國家“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方針指引下,我國進入了第二輪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批量化建設新階段。從2022年到2025年連續四年,核準機組數量均達到或超過10臺。截至目前,我國在運核電機組數量達到59臺,在建機組30臺,核準待開工機組23臺,在運、在建和核準待開工機組總數達到112臺,分布在沿海24個核電基地,總裝機容量已超過1.2億千瓦,躍居全球首位。可以說,我國核電行業已經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需要核電同行倍加珍惜和共同維護,更好統籌安全與發展,以設計安全和建設質量保障運營安全,以長期運營安全促進行業發展,實現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和相互促進。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成立于2007年,正值我國核電第一輪規模化發展起步之初,從核電運行同行評估和經驗反饋業務起步,經過18年多的發展,逐步完善和拓展了三位一體的治理結構、以章程為核心的管理體系、以需求為導向的重點服務業務、有行業影響的人才和專家隊伍。圍繞核能全產業鏈,形成了重大課題聯合研究、同行評估和成員支持,經驗反饋與交流、職業培訓與技能競賽、核能團體標準開發、科技成果鑒定與獎勵、網絡信息安全與數字化轉型、多邊或雙邊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核心服務業務,秘書處與分支機構一體化運作,常態化動員和組織了2000多名有行業影響力的專家,共同助力我國核能第二輪批量化多堆型安全發展、高效發展、創新發展。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因核電規模化發展而興,為核能做強做優做大賦能,已成為我國核能安全發展命運共同體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全球核能產業正在呈現日本福島事故后加速復蘇態勢,尤其是最近兩年,更多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更確定地將核能視為確保自身能源供應、能源安全與低碳減排不可或缺的關鍵選項,我國更是先行一步占據了主動。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我國未來核能發展空間仍然十分廣闊。預計到2030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以上,真正成為全球第一核電大國;到2035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規模期望達到1.5億千瓦左右,發電量占比達到10%左右,與目前全球平均水平相當;到2040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規模期望達到2億千瓦左右,先進核能技術將會有更大規模和范圍的應用;到2060年,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國核電裝機規模期望達到4億千瓦左右,發電量占比達到20%左右,與目前全球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相當。
展望未來,我國核能發展將呈現以下特征和趨勢:一是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批量化建設和運營,形成“華龍一號”與“國和一號”雙輪驅動格局;二是四代先進核能及小堆技術持續研發并開展示范建設和運營,高溫氣冷、快堆等先進核能技術進一步迭代優化;三是核能利用從發電向供暖、供汽、制氫等多用途綜合利用拓展;四是核燃料循環產業鏈前后端可持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五是“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核能發展戰略繼續有序向前推進。
未來五年乃至到2035年,面對我國核能新一輪規模化多堆型發展的新形勢新挑戰,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將一如既往以國家核能發展方針為指引,以滿足行業發展及會員需求為導向,以提供更加有價值的優質高效服務為中心,繼續完善協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加強國際合作、交流與共享,在我國從核電大國邁向核電強國的關鍵發展時期,進一步凝聚行業共識和智慧,及時回應行業共性訴求和焦點問題,洞察服務需求,擴大服務對象,拓展服務深度,提高服務品質,更好服務會員需求、服務政府管理、服務行業發展,乃至服務國家戰略,為核能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最后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各位與會代表不虛此行,滿載而歸。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