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打造全球核技術應用領域高端對話平臺,共商技術創新、產業協同與國際合作新未來,10月15日—1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在四川成都舉辦“2025年核技術應用產業國際大會”。本次大會以“核技術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延續“核技術造福人類”的初心使命,同期舉辦“核醫療與前沿技術融合創新”“核技術賦能工業發展”“核技術造福社會民生”3個專題分會,共有80余位國內外政要,行業院士、權威專家以及企業高管、社團代表發表了重要講話,現場參會人數近600人。大會同時開通了在線直播,線上參會人數逾10000人次。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曹述棟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規模已接近90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2025年將突破萬億元大關。近年來,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相繼涌現,我國在高端醫療裝備、放射性藥物等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顯著躍升。核技術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在輻照加工、先進制造、廢水處理等領域,核技術憑借其高效、清潔的獨特優勢,有力助推綠色低碳轉型,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歷經百年發展,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在不同層面開展核技術應用,核技術正日益成為推動社會現代化進程的關鍵引擎,其應用廣度與深度持續拓展。從守護人類健康,到保障糧食安全,再到驅動工業升級、環境治理、社會安全維護乃至深空探測,無不彰顯其作為‘隱形冠軍’的獨特價值。”曹述棟呼吁,核技術應用是一片前景廣闊的藍海,更是全人類共同的福祉所系,我們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科技向善的信念攜手前行,共同擘畫核技術造福人類的新藍圖,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核動力”。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劉敬,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董衛民,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主席阿里·拉扎,中國核工業集團總會計師王學軍,中共樂山市委書記趙波到會或視頻致辭。國家原子能機構系統工程司副司長王進軍從歷史環境、發展規劃、政策導向三個方面做了政策解讀。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紅衛做了高端報告。中核集團產業開發與國際合作部主任張國良,中廣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盛國福,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核安全總監、副總工程師劉永德出席會議并做主旨報告。他們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核技術應用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全球核技術應用產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隨著核技術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應用規模的持續擴大,融合發展態勢的不斷深入,核技術應用必將為增進全球各國人員福祉、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增長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龍茂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技術應用專委會特邀專家馮毅分別主持了大會。國家原子能機構原副主任、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特邀專家王毅韌,發布了《中國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報告(2025)》核心報告。報告全面回顧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取得新進展,核技術應用“走出去”新步伐,聚焦分析制約因素及發展瓶頸,展望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形勢,提出“深化頂層戰略謀劃、持續落實‘三年行動方案’、強化創新驅動、開放合作安全可控”等發展思路。報告明確,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空間巨大,預計2030年左右,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整體規模將翻一番,基本建成安全可靠、高效利用、均衡協調的核技術應用基礎產業平臺。
大會同期舉辦“核醫療與前沿技術融合創新”“核技術賦能工業發展”“核技術造福社會民生”3個專題分會。武健、杜進、武志芳、何作祥、王連元、唐勁天、鈴木修、王曉航、羅志福、李大慶、弗洛朗·昆茨、王國寶、劉錄祥、李元景、勞倫特·科特勒等來自中國、巴基斯坦、巴西、摩洛哥、蒙古、土耳其、泰國、阿爾及利亞、印尼、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意大利等19個國家的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知名大學以及國際組織的80余位專家學者分享核技術研發新進展和創新實踐。

樂山市人民政府進行了產業推介。大會舉行了項目簽約儀式,標志著核技術應用產業全鏈條、全業態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同期舉辦的成果展覽,展示了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技術應用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的成功案例。大會還組織參會嘉賓赴樂山夾江核技術應用產業園參觀交流。
本次大會引起了強烈關注,參會報名人數突破600人大關,來自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環球時報、中國環境報、中國能源報、中國核工業報等10余家媒體的記者參會報道,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官網和視頻號等平臺進行了在線直播,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0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