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辛鋒對記者表示,希望加強核工業基礎研究,全力打造先進核能原創技術策源地。

核工業作為高科技戰略性產業,既是世界科技前沿與戰略制高點,也是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的主戰場。
“前不久,中核集團印發了關于強化基礎研究的指導意見,對集團公司未來一段時期基礎研究的頂層設計、方向布局和項目統籌作了系統安排。”辛鋒說。
辛鋒認為,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石,一方面亟須加大對基礎性、前沿性理論研究的投入,鼓勵科研人員勇闖未知領域;另一方面也要積極促進原創技術的轉化應用,提升核工業基礎研究能力,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我國核科技工業主體,中核集團承擔著“鏈長”的作用和功能。2024年,中核集團研發投入強度9.8%,其中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比例超過15%,保障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發。
辛鋒介紹,在2025年乃至“十五五”,中核集團將毫不猶豫支持核能科技創新領域發展,扎實推進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的技術升級和規模化發展,布局小堆、高溫氣冷堆、聚變技術研發,堅持“型號牽引,有組織科研”的基本原則,保障核工業完整產業體系各環節有序發展。
在考核評價方面,中核集團將完善優化考核評價機制,特別是針對基礎性、原創性研發領域,從項目考核轉向對人的評價,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的內在動力。
“熱堆(壓水堆)—快堆—聚變堆”,這“三步走”是我國核能技術路線的發展方向。
辛鋒介紹,華龍一號已成為世界上在建數目最多的三代核電產品。快堆能夠有效銜接熱堆和聚變堆,是當下中核集團正在努力打造的一個技術方向。
快堆作為世界公認的四代反應堆技術,理論上能夠將天然鈾資源的利用率從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60%以上,同時能有效減少長壽命高放射性廢物的產生,具有環境友好的重要價值。
談到聚變堆的發展情況,辛鋒說:“聚變堆可能是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最終方案。目前,我們還處于一個研發階段,科學理論的探索相對于實際工程應用來說還有一定差距。”
當記者問到當前國際形勢對企業國際合作方面的影響時,辛鋒坦言,在當前的大環境下,中核集團的國際合作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中國核工業自誕生之日起就把‘自立自強’放在首位,得益于此,我們構建起了安全可靠的供應鏈體系。”辛鋒表示。
推動我國核工業高質量發展,既要堅持把自立自強放在首位,也要大踏步地深化開放合作。辛鋒介紹,中核集團與重要有核國家的相關企業保持著良好聯系,在機電領域、工程技術領域、數字化轉型等領域開展了雙向合作。集團還參與了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國際組織的多邊國際合作,主動發聲,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在核領域的發展情況以及中核集團在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