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0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第28期“CNEA國際天然鈾價格預測指數(2023年3月)”。
一、短期-月度現貨價格預測指數(月度更新)
上期預測結論是:展望未來3個月,天然鈾現貨價格波動收窄,區間為49-54美元/磅,49美元/磅支撐位主要考慮市場需求增加、俄烏沖突結束;54美元/磅阻力位主要考慮美聯儲放緩加息,SPUT獲得持續融資。假設未來不發生其他重大突發事件,基于URC的指數平滑模型,預計未來3個月現貨價格將呈先上漲再下降的趨勢。
2月份的現貨交易較為活躍且較為集中,天然鈾價格經歷了倒”V“型波動。2月初的天然鈾價格為50.75美元/磅,隨后價格小幅上漲至51.25美元/磅,2月7日至14日,價格回落并保持在50.50美元/磅左右。2月15日至2月26日,市場出現多筆交易,SPUT采購500萬磅天然鈾,現貨價格一路走高并維持在51.85美元/磅。本月最后一周,市場交易熱情冷卻,天然鈾價格回落,月底天然鈾價格收于50.85美元/磅。
展望未來,影響后續3個月(2023.3-2023.5)現貨價格的因素包括:
投資基金的采購活動——美國通貨膨脹相關數據仍未回落至政府預期,美聯儲官員公開宣稱未來加息幅度可能超預期,同時歐洲央行也宣布將持續加息以控制通脹。主要經濟體的緊縮貨幣政策,使得SPUT獲得融資的難度提升,總體不會出現持續大額買入。但SPUT股價易受到積極市場消息影響,短期提升觸發其入場采購。總體而言,投資基金的采購活動仍將是未來天然鈾市場價格變化的重要推手,其他貿易商的交易會更加謹慎。
俄烏沖突——歐美已累計十輪對俄制裁,但短期內仍需購買俄鈾產品,各成員國始終未能對俄核能領域的制裁達成一致。但歐美各國已經新的替代供應商,俄鈾產品對國際核燃料市場的影響在逐步減弱。
核電發展預期——世界各國紛紛表態要加快能源轉型步伐,對核能等清潔能源的需求持續增加,長期來看,各國對天然鈾的需求將保持增長。但近期各國未明確新核電機組的建設計劃,核電發展預期對天然鈾現貨市場提振有限。
分離功過料供應——市場過料供應已成常態化,對天然鈾的需求將保持高位,但對天然鈾現貨價格影響減弱。
綜上,展望未來3個月,天然鈾現貨價格波動收窄,區間為49-55美元/磅.支撐位為49美元/磅,當天然鈾現貨價格低于49美元/磅時,投資基金存在套利空間,將會入場采購提振價格;阻力位為55美元/磅,當天然鈾現貨市場報價高于55美元/磅時,考慮俄產品短期仍持續穩定供應公開市場,市場成交數量下降壓低價格。基于URC的專家預測模型,預計未來3個月現貨價格將呈“V”型趨勢。
二、中長期-年度現貨價格預測指數(季度更新)
四季度發生的影響國際天然鈾市場的重大事件包括:
供應方面,現貨價格支撐位得到較大提升,并保持相對穩定,為潛在的鈾產量增長提供舒適段位,繼三季度哈原工表示將在2024年起增加2000-3000tU/年的產量,以及哈薩克Muyunkum鈾礦新地塊準備開發后,四季度McArthur River鈾礦逐漸恢復正常生產狀態,美國Lance項目、Lost Creek項目將在2024年重啟。
需求方面,俄烏沖突下,歐美逐步采取措施實現去俄化。美國啟動戰略鈾儲備計劃,與5家美國生產商簽訂了超過80萬磅的U3O8;英國成立核燃料基金,擬資助西屋在英國本土建造轉化廠;羅馬尼亞等國與西屋、法馬通簽訂核燃料供應合同,旨在擺脫對俄核燃料供應依賴。韓國轉變核電發展態度,加快核能布局;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延長現役反應堆運行時間。
此外,以投資基金為主的金融資本驅動的“二次需求”方面,在美聯儲持續加息和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中,SPUT投資基金的融資能力減弱,第四季度投資基金的交易遠低于去年同期,但長遠來看,金融資本驅動依然對天然鈾市場波動起著決定性作用。隨著全球各核電企業對供應的擔憂,過剩庫存消化將加速,未來幾年的鈾價可能較快震蕩上行。隨著鈾價的上漲,因低位鈾價而被迫限/停產的生產商將推動在運礦山擴產及閑置產能入市,個別低成本新礦山也相繼加入,這將對鈾價漲幅形成制約。
基于URC自主研發的供需成本模型,與上期相比,鈾價僅小幅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