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們迎來黨的百年華誕
“十四五”開局之年,揚帆開啟新征程
回首2021年
一幕幕難忘的瞬間見證了我國核能行業的成長與蛻變
還記得那座核電站是在中俄兩國元首見證下完成的首次澆筑
還記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核電的發展方針有了新的表述
還記得那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并網發電時激動人心的倒計時
還記得......
“記得”成為曾經,也成為了核能行業面向未來,開拓進取的新動力
經過協會專家委員會多位專家的遴選審核
最終評選出
“2021年中國核能行業十大新聞”
“十大新聞”是2021年的答卷,也是獻給2022年最好的禮物!
1.中俄元首共同見證中俄核能合作項目開工儀式
5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通過視頻連線,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見證兩國核能合作項目——田灣核電站7、8號機組和徐大堡核電站開工儀式。習近平指出,4臺核電機組開工是中俄核能合作又一重大標志性成果。(來源與參考:央視新聞 新華社微博)
2.王大中、彭士祿分別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時代楷模稱號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習近平為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頒發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王大中院士是國際著名的核能科學家、戰略科學家、教育家。5月26日,中宣部追授彭士祿院士為“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不僅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突出貢獻,還引領我國核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來源與參考:新華網、央視新聞)
3.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方針列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此后,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方針先后被列入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文件之中。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核電的指導方針。(來源與參考:新華社)
4.“華龍一號”兩個首堆分別投入商業運行
繼1月30日,“華龍一號”國內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后,5月20日,“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卡拉奇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來源與參考:新華社、中國新聞網)
5.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臺核電機組安全運行30年獲準再運行20年
12月15日,我國自主建造的首座核電站秦山30萬千瓦核電機組安全運行30年。經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先后批準,該機組運行許可證獲準延續,有效期延長至2041年,可以再安全發電20年。該機組運行許可延續獲批,對促進和健全我國核電廠運行許可延續標準體系有深遠影響。(來源與參考:光明網、中國能源網)
6.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并網發電
12月20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1號反應堆,完成發電機初始負荷運行試驗評價,首次并網成功。標志著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特征的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在中國實現了從“實驗室”到“工程應用”質的飛躍,對于促進我國核能創新發展、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來源與參考:新華網、中國華能)
7.國家八部門聯合發布《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6月24日,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科技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七部門發布《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這是我國首個針對核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發布的綱領性文件,對提升醫用同位素相關產業能力水平,保障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來源與參考:央視網)
8.海陽核電核能供熱展示核能綜合利用新前景
11月9日,國家電投“暖核一號”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平米項目在山東海陽提前投運,供熱面積覆蓋海陽全城區,惠及20萬居民。海陽城區居民住宅取暖費每建筑平米較往年下調1元錢。山東海陽市因此成為我國首個零碳供暖的城市,充分展示了中國核能綜合利用的創新成果和綜合利用新前景。(來源:人民網、東方衛視)
9.中廣核集團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隆重發布
10月11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在昆明開幕之際,國內首份基于自然資本核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中國廣核集團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大亞灣核電基地在1994年至2019年運營期內自然資本總價值約4244.87億元。(來源:中國廣核集團)
10.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再次通過全國5A級社會組織評審
3月4日,民政部公布2019年度全國性社會組織評估等級結果,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憑借規范的內部治理、優異的工作績效和良好的社會評價,通過全國5A級社會組織評審,評審結果位列榜首。同時,經過民政部的嚴格評審,協會進入民政部2021年12月20日公示的第四批擬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候選單位名單。(來源:中國核能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