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批獲得月壤之后,7月16日,中核集團在核工業地質研究院開箱啟用月球樣品,揭牌成立核地研院月球樣品分析檢測實驗室,宣布正式啟動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科研工作。
“從第一塊鈾礦石到第一個月球樣品。中國核工業六十多年來,一直都以國家需求為己任,堅定不移服務國家戰略。”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述棟出席啟動活動,他指出,啟動月球樣品科研,是中核集團發揮優勢,為國家“深空”探測戰略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的又一積極舉措,充分體現了中核集團的責任和擔當;月球樣品來之不易,每一粒都彌足珍貴,希望月球樣品研究團隊不辱使命,早日做出成績。
據了解,核地研院該項目聚焦嫦娥五號月球樣品裂變聚變核能元素研究,這是核地研院基于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開展自主月球核能資源基礎地質研究,對月球演化和月球資源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中核集團綜合部、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中國鈾業、核地研院等有關負責人參加啟動活動。
開展月球樣品科學研究是實施探月工程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是國家“深空”探測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核集團啟動月球樣品科研工作活動當天,記者走進核地研院,詳細了解這50毫克月壤的相關情況。
月壤來到中核集團,是中國核工業人的榮耀和驕傲。
“2020年12月17日,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地球,標志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在啟動現場,全國政協委員、核地研院院長李子穎表達了作為一名地質科研工作者的自豪,“嫦娥五號采樣成功,五星紅旗再次閃耀月球。至此,作為中國地質學家,我們終于有了自己的月球樣品。”
核地研院總工程師秦明寬參加了此次樣品發放儀式。他告訴記者,嫦娥五號采樣的位置位于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夏普月溪附近。這個區域從未被踏足,有著豐富的富集稀土元素、釷、鈾的巖石。這份樣品對于研究月球上的核能元素核素研究意義非凡。
“能拿到這份樣品,是核工業人的驕傲!”同樣參加了樣品發放儀式的核地研院黃志新博士介紹,核地研院發揮核地質研究背景優勢、緊密跟蹤月球科學研究進展、充分凝練重大科學問題,同時積極組建月球樣品檢測實驗室、籌建月球科研團隊,提交月球樣品研究申請,為開展月球樣品研究做好了充足準備。
經月球樣品委員會專家評審,核地研院提交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聚變核能元素研究”通過申請。科研人員將聚焦月壤中的氦-3資源研究,開展月壤成熟度、礦物組成、氦-3豐度及提取參數等實驗研究,為未來月球資源潛力評價與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
中核集團核地研院將重點研究裂變聚變核能元素鈾釷和氦氫在月巖中的豐度、分布及存在形式、富集機理、形成時間及其載體巖石礦物的組成等,為未來核能元素開發利用提供依據,為月球演化提供支撐。
月球核能資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以鈾、釷為主的裂變核能元素,以及以氦-3為主的聚變核能元素。
7月12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國家天文臺舉行嫦娥五號任務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發放儀式。包括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在內的13家科研機構,獲批成為首批開展月球科研樣品研究的單位。
黃志新表示,申請通過的同時,也代表著核地研院月球研究團隊所提出的科學問題也得到了認可。
據李子穎介紹,核地研院獲得50毫克月壤樣品,編號CE5C0100YJFM001。雖然是50毫克月壤,但千萬別小看這一點“寶貝”。40多年前,中國獲贈月巖,總量也只有1克而已,結果還分成兩份,一份0.5克用來收藏,一份0.5克用作科研。
他介紹,月壤來到中核,是廣大核工業人的榮耀和驕傲。中核集團能獲此殊榮,靠的并不是超級運氣,而是過硬實力。據介紹,核地研院不斷延伸其研發鏈,堅持科研與生產密切結合,理論創新與技術創新并舉,成功實現從單一科研型向科研與多種經營、拓展融合發展轉變,已成為全國核地質科技中心,是我國唯一一家以鈾礦地質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科研單位。
目前,這50毫克樣品已經進入了位于核地研院科研大樓的實驗室,即將開始提取和分析等相關工作。據黃志新介紹,月壤顆粒的平均粒徑只有大約5微米。一粒月壤,在專家團隊的手中,如同一枚探案的重要線索。
“核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行星科學的發展。這次拿到我國首次采集的月壤樣本,也讓我們的科研工作有了更明確的研究目標。”李子穎表示,下一步,中核集團核地研院將重點研究裂變聚變核能元素鈾釷和氦氫在月巖中的豐度、分布及存在形式、富集機理、形成時間及其載體巖石礦物的組成等,為未來核能元素開發利用提供依據,為月球演化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