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我國核領域要切實擔負起支撐國家戰略的歷史責任。特別是核能作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優質能源,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兌現減排承諾和清潔低碳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的必然選擇。但是,我國核工業發展仍面臨一些現實“短板”:如何進一步爭取社會公眾支持與認可、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如何在“十四五”時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如何提高在全球核能領域的話語權……對此,記者在“兩會”前夕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
01
— 設立國家“核科學日” —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今年在提案中建議將每年的9月27日設為國家“核科學日”,是出于何種考慮?將產生哪些積極意義?
王壽君(以下簡稱“王”):我認為設立國家“核科學日”將有效加強核領域科普工作,讓公眾能正確了解核、認識核、接受核,對我國核事業和科學事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具體來說,設立國家“核科學日”一是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繼承并發揚核工業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以及新時代核工業精神,有利于激勵當代人愛祖國、愛科學,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創造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其次,設立國家“核科學日”將推動我國科技強國建設。設立國家“核科學日”,使所有核工業人和核科學工作者能夠擁有自己的紀念日,這將有效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動力。
第三,設立國家“核科學日”有利于為核事業發展創造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核科學日”能夠成為發展祖國核能事業、建設核強國的重要宣傳載體。我們要將“核科學日”打造成為普及核能知識的重要平臺,向社會公眾打開核科學技術世界的窗口,激發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提高社會公眾對我國和平利用核能事業的關注度和認同感,促進公眾形成對核能的理性認識,為我國核工業強國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02
— 將核科普納入黨校領導培訓課程 —
記:做好核科普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已成為核工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為加強新時代核科普工作,您今年在“兩會”上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王:在實現當前“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核能作用日益凸顯。核能成為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兌現減排承諾和清潔低碳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的必然選擇。但是,當前制約我國核能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公眾溝通,如核科普效果欠佳、核能發展正當性缺少立法保護、涉核信息易向負面發酵等。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要推進公眾溝通,推動核科普常態化。組織開展主題性、全民性、群眾性核科普活動。要擴大科普活動的覆蓋面,比如核科學系統知識要進入小學、中學、大學的相關課程中。同時,努力提高黨政領導干部的核科學素養,將核科普知識納入各級黨校領導干部培訓課程。
同時,我認為還要重視正確引導網絡輿情。要重視發揮政府主流網站和權威媒體作用,以多種形式發布事實真相,適時發表政策解讀、科普文章,引導正確輿論導向。要定期和不定期地邀請知名官員、學者出面與網民交流,通過權威專家的理性分析和闡述,澄清虛假不完整信息,引導輿論朝著理性、可控方向發展。
03
— 鼓勵國有企業建立雙向開放式創新平臺 —
記:強化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作用,大幅提升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是“十四五”時期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國有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尚存在合作形式不健全、轉化能動性不足等問題。對此,您認為應如何破解國有企業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這一“中梗阻”難題?
王: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要鼓勵國有企業建立雙向開放式創新平臺,積極推進自主創新與開放式創新相結合。這里所說的“雙向”指的是:一方面,國有企業要深入挖掘自身技術創新實際需求,推行“揭榜掛帥”,不管科研人員是企業內部的還是外部的,都可以向他們廣泛征集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要重視自身先進技術成果的積累與梳理,并將適用技術成果轉移到其他企業和行業中,帶動國內相關企業向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匯聚,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同時,國有企業要積極開展高質量國際競爭,更好地“走出去”,進一步深度融入國際分工體系。
其次,我建議鼓勵國有企業牽頭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加快推進產學研融用協同創新。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新型研發機構多為政府或高??蒲性核鶢款^組建,國有企業主體發揮的作用有限。為此,應加快推進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新型研發機構。這樣不僅有助于強化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更有助于在新格局下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戰略調整,激發國企活力。
最后,應持續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價與人員激勵機制。在科研人員方面,應進一步明確其科技成果的邊界范圍和獨立性評價標準,這樣既能肯定原有研發人員的工作成果,又能激發后續研發人員成果轉移轉化的積極性。在管理人員方面,應合理提高國有企業科技投入與成果轉化的指標權重,對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考核,從以往考核偏重利潤,轉向利潤、科技投入與成果轉化收益并重。
04
— 積極參與全球核燃料價格預期管理 —
記:核燃料是核能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當前,我國核能發展的規模和潛力在全球日益突顯,與世界核能發展和能源發展的關系日益密切。為保障我國核能可持續發展,您覺得如何在全球核能領域發出“中國聲音”和“中國看法”,掌握核燃料領域的話語權?
王:從我國目前核電發展趨勢看,預計“十四五”及中長期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十五五”期間我國將成為核電裝機容量及核燃料需求量全球最大的國家。在龐大的國內市場帶動下,我國核燃料產業將快速成長,逐步成為世界領先的核燃料供應商,建成面向國際的核燃料供應中心,構建國內國際核燃料“雙循環”市場格局,為構建更可靠的國際核燃料供應體系提供中國方案。對此,我建議積極參與全球核燃料價格預期管理,提升我國核燃料供應體系在國際市場話語權、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