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_欧美中文高清_91九色成人_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歡迎來到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官網
當前位置:
訪問量:
部門欄目訪問量:
智庫研究
余劍鋒:高舉改革開放旗幟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鑄牢戰略支撐
時間:2018年11月16日 來源:中核集團 點擊量: 分享:

  以下文字為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余劍鋒在集團公司改革開放4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的主題發言: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四十年來,中國人民既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成功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核集團沿著這條道路步伐堅定、砥礪奮進,不斷書寫著精彩的核工業篇章。作為中國核能發展的主力軍,中核集團始終以建設更加自主、先進、安全、高效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為己任,堅持黨的領導、自主創新、深化改革、開放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核電:新時代的大國名片

  我們鑄就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目前,中國擁有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具備年產8-12臺套核電主設備的制造能力,僅中核集團就擁有同時建造40余臺核電機組的能力。

  我們始終秉持著開放發展的理念。我國既是目前世界上核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進口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大亞灣、秦山三期、田灣,以及剛剛商運的三門核電站都是開放合作的重要成果。

  我們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的型譜化發展。中核集團致力于自主創新,自主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并相繼掌握了10萬、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

  我們續寫著國之光榮的驕傲。成功研發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海內外工程在建4臺機組,是全球唯一按照進度計劃建設的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建設的AP1000全球首堆核電工程于今年實現商運;今年年底,中俄能源合作重點項目——江蘇核電二期工程將全面建成。目前,中核集團擁有在運核電機組20臺,在建機組6臺,并同時承擔15臺國內外機組的建造、安裝工作。

  我們推動先進核能技術突破和多元化應用。快堆示范工程去年實現土建開工;作為中國核能發展的第三步,聚變堆研究也取得很大進步;自主研發、可用于城市供熱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成功發布;開展了小型多用途模塊化反應堆、海上浮動式核電站、超臨界水冷堆等先進反應堆科技研發,均取得了較大進展。

  我們一直努力推進核電安全高效發展。2017年,中核集團年度發電量首破千億千瓦時,整體運行指標連續五年國內領先,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7年,中核集團的秦山一期30萬機組,秦山二期1號、2號、3號機組,福清核電1號機組,田灣核電2號機組共計6臺機組WANO綜合指數為100分,排名世界第一。

  核燃料:大國重器的核心和基礎

  我們逐步建立起自主、先進核燃料循環體系。在鈾礦冶、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處理等重要環節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

  我們牢牢把中國核工業“飯碗”端在手上。在鈾礦冶領域,以CO2+O2綠色地浸工藝為標志的三代采鈾技術實現規模化工業應用,建成以北方砂巖型鈾礦大基地為主體的綠色天然鈾礦山;鈾純化轉化一體化生產線建成投產,產能大幅提高,成本顯著降低。

  我們實現鈾濃縮技術工業化應用。今年,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大型商用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標志著我國鈾濃縮技術實現升級換代,具備了大規模商用條件,技術水平、經濟性進一步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們實現核燃料元件制造自主化。作為我國唯一的核燃料供應企業,中核集團已經形成了保障國內各類堆型核電站和出口核電站燃料元件的制造、供應和服務能力,為大亞灣、嶺澳、秦山、田灣、福清、寧德、紅沿河、陽江、巴基斯坦等核電基地提供了核燃料組件,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們生產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燃料組件。2010年起,中核集團開始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F系列燃料組件,突破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目前CF系列燃料組件研發和產業化取得了重大進展。2013年起,我們建立了自主的鋯合金研發產業化體系,自主品牌N36鋯合金研發及產業化也取得重大進展。此外,在MOX燃料元件、環形燃料元件、耐事故燃料元件等新型燃料元件技術研發領域也取得很大進展。

  我們突破后處理技術打通核燃料閉合循環關鍵技術。經過多年科技攻關,自主攻克了乏燃料后處理系列關鍵技術,建成了核燃料后處理放化試驗設施,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動力堆乏燃料后處理中試廠。

  核技術應用:“健康中國”的推進器

  我們圍繞“健康中國”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國建成醫藥中心10個,在建13個,還有一批醫藥中心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十二五”以來,開工建設深圳、成都兩大藥物基地,建設現代化輻照站3座,實現運營輻照站8個,建立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機構,形成遍布全國主要城市的產業格局;在放射性藥物領域,擁有幾乎全部國內上市品種文號,市場占有率超過70%;在放射源領域,是全國唯一可以生產供應醫用放射源的機構;在輻射加工領域,具有輻照站設計建造安裝的EPC資質,該牌照全國僅發放了3個,中核集團占了其中的2個,競爭優勢顯著;中核集團首個質子治療示范工程項目在天津正式開工建設,這是積極響應國家軍民融合和“健康中國”戰略,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核技術服務健康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項目。

  我們的核技術應用產品走向了國際。2013年,向馬來西亞以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出口鈷-60輻照站一座;放免藥盒出口到韓國、孟加拉、菲律賓等國家;向英國出口300萬居里鈷源,實現鈷源規模化出口;C13、C14呼氣測驗產品出口到50多個國家;向美國、伊朗、埃及、越南等國家出口伽馬刀設備用放射源。

  改革開放40年來,中核集團在核工業全產業鏈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在探索創新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上有以下體會。

  改革開放40年,中核集團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核工業正確航向。

  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是核能和平開發利用的技術和物質基礎。建設與我國大國地位相稱的強大核工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核工業創建60周年時作出重要批示:核工業要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推進核能和平開發利用。

  中核集團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將自己置于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大局中,站在確保國家戰略安全的高度,積極推動核工業強國建設,努力實現核工業的跨越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鑄牢戰略支撐。

  黨的領導始終是核工業改革發展的根本保證。中核集團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獨特優勢,以加強黨的建設統領集團公司改革發展全局,深入貫徹落實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要求,深入貫徹“兩個一以貫之”,將加強黨的建設與完善公司治理有機統一,走中國特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道路。

  中核集團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創新求變、擔當作為,努力實現新中核、新氣象、新作為,在新時代努力續寫核工業新的光輝篇章。

  改革開放40年,中核集團堅持自主創新,確保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兩彈一艇”的研制開始,核工業發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中核集團發展了以核電、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為代表的核科技產業,取得了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低溫供熱堆、模塊化多功能小型堆、鈾濃縮技術工業化應用、CF3燃料組件、地浸采鈾技術、230兆電子伏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診療藥物等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服務于社會民生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正因為中核集團掌握了核工業全產業鏈的自主知識產權,所以才能夠提供從基建、運行到核燃料供應等所有環節的自主產品和服務。

  核工業60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核科技是戰略高技術,其核心技術是從國外買不來的,必須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依靠自主創新,我們創造了“兩彈一艇”的輝煌,鑄就了國家安全基石,挺起了民族脊梁。新時代,中核集團更要堅持自主創新,特別是要在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問題上下功夫,為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改革開放40年,中核集團堅持深化改革,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搞好國企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改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更是中核集團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一招。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核工業人堅守陣地,勇于創新,進行了建設先進軍民兩用核科技工業體系的第二次創業。從核工業部到核工業總公司,到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再到現在中核與中核建合并重組,站在了新的起點。目前,中核集團擁有全資、控股及具有實際控制權的企事業單位700多家,在職職工約14萬人,擁有中國核電、中國核建、中國同輻等6家上市企業,涉核資產和人才隊伍規模最大,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國家擁有的核工業全產業鏈企業集團之一。

  中核集團組建以來,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通過調整結構、優化布局,資產規模、主營收入、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連續十三年獲得國資委考核A級。

  中核集團大力推進國有資本在戰略性產業布局,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核集團始終將發展核電、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作為軍民融合的主戰場。天然鈾產業實現轉型發展,南方硬巖礦山企業提前完成結構調整。核燃料實現產業環節全面升級。

  中核集團大力推進主業優質資產上市,2015年以來,中國核電、中國核建、中國同輻相繼實現IPO,有力促進了核電、核工程、核技術應用等核主業快速發展。原中核建集團、核燃料公司積極申請并納入國家“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我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重組的頂層架構,集團總部機構調整基本到位,產業整合思路基本確定。中核集團正以軍民融合的核工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改革方向,以兩核重組為契機,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治理與管理相結合的母子公司體制和管控模式,加大授權經營力度,為后續改革做好準備。

  改革開放40年,中核集團堅持開放合作,推動全產業鏈走出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與世界一道共同發展。核工業的發展也是如此。中核集團在發展過程中,建立了支撐核工業全產業鏈的全球配套供應鏈,與俄、法、德、美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建立了商務合作。今年的6月8日,中俄兩國簽署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核電合作項目,合同總金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項目總造價超過千億人民幣。

  從引進到出口,中國核工業實現新的跨越。中核集團作為唯一實現批量出口核電機組和核設施的中國企業,堅持核電“走出去”,服務世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已成功向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7國出口了7臺核電機組、7座研究堆和1臺次臨界裝置。

  中核集團正在以“一帶一路”為主要方向,推動核能全產業鏈走出去:在尼日爾、納米比亞、津巴布韋和蒙古等國家控制資源量近十萬噸;已在中亞、東南亞、非洲等國際市場開拓取得了實質性突破等等。

  依托核工業產業鏈優勢,秉持“開放、協作”的理念,中核集團規劃構建面向全球的核產業供應鏈體系,致力于加強核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效協同,促進核產業領域跨區域、跨國界的協作。

  在核電領域,中核集團將持續推動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海外項目本地化采購,積極協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體系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增進人民福祉。預計未來5年中核集團海外本地化采購總金額將超過36億美元,涉及南亞、中東、南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經統計,未來5年中核集團進口采購和海外業務本地化采購整體需求將超過120億美元。

  改革開放40年,中核集團堅持傳承“兩彈一星”精神和核工業精神,為新時代注入正能量。

  我們不僅要回顧物質成就,更重要的是精神傳承。“兩彈一星”精神和核工業精神,都是一代代核工業人用青春汗水鑄成的事業之魂、力量之源。無論是在研制原子彈、氫彈的年代還是現在,“兩彈一星”精神和核工業精神都是我們走有中國特色的科研道路,發展高科技的精神支柱。當年可能需要住帳篷、住“干打壘”,現在工作環境、條件改善了很多,但仍然會面對一些全新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中核集團涌現了一批先進典型:“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徐銤,堅持自主創新的“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央視“大國工匠”主人公、中核二三公司核級管道焊工未曉朋,青年科技創新人物、十九大代表王廣金,技術造詣深厚的“國防工匠”、十九大代表王多明,被稱為“核動力心血管的守護神”的中核建中公司精修班長曹子昆等等,他們和十余萬中核人一起為核工業發展默默奉獻、甘愿犧牲,在實際工作中弘揚和踐行核工業精神,并持續賦予其新的歷史價值與時代內涵。

  2018年10月22日,中核集團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派駐甘肅定西市臨洮縣窯店鎮灘汪村駐村幫扶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胡仁祿,因公殉職。作為中核集團派駐地方開展扶貧工作的優秀代表,胡仁祿為國家的扶貧攻堅工作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核工業人心系國家發展的使命擔當。為了充分發揮先進典型表率示范作用,2018年11月2日,中核集團黨組決定,追授胡仁祿同志為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優秀共產黨員。

  從事核工業,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堅守、一種責任。在新時代,中核人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弘揚和踐行核工業精神,為新時代注入正能量。

  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

  當前是我國由核大國向核強國轉變的戰略機遇期和關鍵時期,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只要我們努力奮斗、敢于創新,核工業第一代人實現的輝煌,在我們這一代人也一定能夠實現。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深水埗区| 祁阳县| 邳州市| 涟水县| 安丘市| 沅陵县| 景德镇市| 顺义区| 全椒县| 分宜县| 东城区| 黔西县| 商城县| 承德市| 迁西县| 盈江县| 闻喜县| 修武县| 新龙县| 广灵县| 隆林| 嘉峪关市| 满洲里市| 灵台县| 新干县| 哈密市| 杭锦旗| 辉南县| 多伦县| 乐至县| 灌云县| 安阳市| 香港 | 龙山县| 饶平县| 石屏县| 嘉荫县| 南阳市| 防城港市|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