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級大會報道之1
張德江強調:核電是中國能源發展的戰略重點
國際原子能機構“面向二十一世紀核能部長級國際大會”開幕式,于4月20日上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受工信部部長李毅中的委托,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陳求發主持了開幕式
出席開幕式并在主席臺就座的貴賓有: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A.古利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核能機構總干事艾切瓦尼、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索科洛夫、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國務院副秘書長肖亞慶、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飛、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兼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杰等。
這次大會是經國務院批準,由國際原子能機構、經合組織和中國政府共同舉辦,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承辦,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協助籌辦的。這是一次向世界宣傳和展示我國和平利用核能的政策、規劃和成就,加強與世界各國在核能領域的互利合作,提升我國在國際核能界地位的重要會議。這次大會是繼2005年法國巴黎部長級國際大會之后,在國際核能界的有著重要影響的一次盛會。大會的主要議題是:能源資源與環境;核電發展基礎結構;核電技術現狀和展望;燃料循環和燃料供應、乏燃料和廢物管理等。
這次大會得到了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來自68個國家和8個國際組織的442名正式代表、365名觀察員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作為這次大會的東道主,中國政府對本次大會高度重視,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A.古利亞、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陳求發等也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張德江副總理首先代表中國政府對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中國政府聯合舉辦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核能部長級國際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對各位代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張德江指出,核科學技術是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技成就之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核科學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能源、工業、農業、醫療、環保等各個領域。在繁榮世界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他強調,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能源消費不斷增加,傳統能源供給日益緊張,氣候變化的形勢日益嚴峻。開發利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妥善處理經濟發展與能源發展,環境保護的矛盾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任務。核能以其清潔、安全和可大規模應用的優勢,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加快核能和平利用步伐,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共同愿望和必然選擇。
他說,中國核能事業起步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初步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核工業體系。核電總裝機容量已經達到910萬千瓦,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為2%。核能在中國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正在逐步地顯現。但是中國核能利用還很不夠,發展水平落后于美國、法國等核能利用發達國家,核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能源供給解決以煤為主,清潔能源比重較低。為了實現能源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國制定實施了《積極推進能源節約和優化能源結構的能源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核電,提高核電等清潔能源占能源供給總量的比重,是中國能源發展的戰略重點。
張德江指出,目前中國核能和平利用事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一批核電新項目已在沿海地區陸續開工建設,其他新項目的準備工作也在有序地進行。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引進示范項目進展順利,實驗快堆、高溫氣冷堆、熱核聚變裝置等科研工程項目積極推進。核燃料循環工業不斷發展,核燃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中國在推進核能利用的過程中,始終高度重視核安全問題,建立了與國際接軌較為完整的核安全法規、核安全監管及核應急體系。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核安全監管的條例、規章、導則、標準等文件。通過獨立、嚴格、有效的核安全監管和核設施運營單位的科學管理,確保了核設施的安全可靠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核安全記錄,增強了公眾對發展核能的信心。
張德江強調,作為一個負責任和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擴散,并積極參與國際防擴散合作。多年來中國政府在推動核能發展的同時,積極推進國際防擴散體系建設。目前中國已經加入了國際上主要的防核擴散機制,并在國內建立起完整的核安全保障監督、核材料管理和核出口管理體系,為維護和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確保核能和平利用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和平利用核能和防止核擴散方面的作用,積極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下有關問題的討論,切實履行自身承擔的國際義務。同時中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加強交流,在核技術、核安全、核保障等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提高了中國核能發展的總體水平。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愿意繼續加強和擴大各領域的合作。
張德江說,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沖擊,也給國際核能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召開面向二十一世紀核能部長級國際大會,可以說是恰逢其時,給國際核能界交流核能發展經驗,探討未來核能發展戰略,共商核能可持續發展大計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最后,張德江副總理希望與會各方圍繞國際核能發展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增進了解、消除分歧、取得共識。他表示相信,在國際核能界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大會一定能夠實現預期的目標,為推動世界核能事業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在講話中說,自從上次核能部長級會議以來,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和對核能的興趣都在不斷地增長。這次經濟危機看來有可能推遲某些國家核電計劃的引進和擴展,但是時間是比較有限的。中長期全球能源需求將繼續大幅度增加,因為所有的國家都在致力于提高生活標準。盡管核電并不能解決全世界所有的能源問題,但是核電將在全球能源結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經合組織核能機構的高端預測是,全球核電的裝機容量到2030年將增長66%。
他說,亞洲仍然是核電增長的焦點。在2008年開工建造的10座反應堆當中,有8座是在亞洲,其中又有6座是在中國。因此在北京召開這個會議是非常恰當的。
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A.古利亞在講話講話中,感謝國際原子能機構、中國政府,感謝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為我們召開這一次二十一世紀核能部長級國際大會。并敦請大家重視在未來核能發展中的3個重要問題:第一是核安全問題;第二是資金來源問題; 第三是整個核能發展的問題。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陳求發在講話中說,核科學技術作為現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核能作為成熟、安全、清潔的能源,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突出的作用。核能的開發和應用涉及核基礎科研、工程設計建設、設備制造和燃料供應、核安全監管、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處置、防核擴散、公眾接受等諸多方面,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
發展核能事業需要從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保護的戰略全局出發,凝聚社會共識,制訂長期發展規劃,并堅持不懈地實行下去。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核電建設起步之時,相繼發生了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世界核能事業陷入了低潮。中國政府從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做出了積極發展核能事業的決策,為中國核能起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國政府把加快核能發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的舉措,積極推進制訂和實施核能發展規劃,為中國核能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大會期間,還舉辦以中國核能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專題展覽——“世界核能主題展覽”。該專題展覽將向大會代表介紹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成就與貢獻,介紹世界核電發展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并介紹和宣傳中國在核能和平利用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為了配合這次核能部長級國際大會,經原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審定,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已于4月19日下午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正式開幕,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索科洛夫、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王毅韌、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吳吟、國家核安全局副司長周士榮等第八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開幕式剪彩。高規格大規模精彩的展覽會吸引了觀眾,中央電視臺等上百家中外媒體也紛紛予以報道。(撰稿:汪兆富,攝影:張祿)
來源:中國核能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