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海鹽縣的杭州灣畔,閃耀著一顆璀璨的能源明珠。它就是我國首座自行設計、建造、運營管理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
1983年6月1日,杭州灣北岸秦山腳下寂靜的海灘上響起了開山的炮聲,數千建設大軍開進工地。1985年3月20日,秦山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
經過81個月的艱苦奮戰,1991年12月15日零時14分,秦山核電站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這是繼核武器、核潛艇研制成功后,我國核工業的又一次歷史性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7個能夠自主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秦山核電站總投資17億多元,由核能、熱工、機械、控制、水力、電氣等170多個系統組成,共有大小設備3萬多臺件,閥門2萬多只,電纜長達1000多公里。設計過程完成的科技成果有1400項之多,其中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的成果就有102項。秦山核電站所產生的清潔電能源源不斷地輸入華東電網,有助于緩解浙江省和長三角區域長期的能源供應吃緊狀態。
秦山核電站18年來的運行也凝聚了自主創新的努力。2006年,在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數據庫的全球265臺壓水堆機組中,秦山核電站機組的9項綜合性能指標中有6項進入先進行列,2項達到中值以上水平。
繼秦山核電站30萬壓水堆核電機組之后,1996年6月2日,我國首座國產化商用核電站秦山二期核電工程開工,2004年5月10日1時15分,兩臺65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全面建成投產。1998年6月8日,我國首座商用重水堆核電站秦山三期核電工程開工,2003年10月23日,兩臺70萬千瓦重水堆核電機組全面建成投產。
2006年4月28日,秦山二期擴建工程———2臺65萬千瓦壓水堆3、4號核電機組開工建設,將于2010年和2011年投入商業運行。而在2008年12月26日,作為應對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由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的首批內需拉動項目,秦山核電站擴建項目方家山工程正式開工。它是我國國產化率最高的核電工程,兩臺機組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將分別于2013年和2014年投入商業運行。屆時,秦山核電基地將擁有九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達630萬千瓦而成為中國最大的核電基地。
據新華社杭州11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