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0月16日電 (記者付毅飛)在我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30周年之際,國家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向媒體透露,我國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啟動內陸核電站建設。
“如果不是福島核事故的話,內陸核電站現在可能已經開工了。”王毅韌表示,相比沿海核電站,其在技術上沒有本質區別。“沿海核電的冷卻水取自大海,內陸核電是冷卻水循環使用,在安全性上沒有問題。”他說,法國、美國等國家大部分核電站都在內陸。他介紹,我國幾個內陸核電站廠址已經完成大量前期工作,湖南、湖北、江西等都預備了很好的廠址。“估計在‘十三五’期間,內陸核電站就會開建。”
王毅韌介紹,目前我國大陸運行的核電機組有21臺,總裝機容量為1902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7臺,裝機容量為2953萬千瓦。
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規模居世界首位,約占世界在建機組總量的40%。對這一數字,王毅韌認為應結合我國核電項目現階段的發展,從經濟社會、生態、能源結構等多重因素考慮。他表示,我國核電量僅占全國發電總量的2%,而國際平均水平則達到15%。“國家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增長,核電是必然的選擇。”他說。
同時,受到福島核事故影響,幾年來世界各國對于發展核能更加謹慎。王毅韌說,我國核能發展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保持著良好的安全紀錄。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我國對在運營和在建的核電項目進行了全面檢查,進一步增加了應對極端自然災害的安全措施,如增高了防浪堤高度等。多年來,我國已建立與國際接軌、較為完整的核安全法規、核安全監管及核應急體系,加入了國際上主要的防核擴散機制;在國內建立起完整的核保障監督、核材料管理和核出口管制體系,確保和平利用核能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