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22日從中核集團了解到,歷經30多年自主研發,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合作開發的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得到國家權威的認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評價,有了“華龍一號”,中國核電走出去將從“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于國、于民、于能源發展,意義重大。
8月21日至22日,由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牽頭,組織我國43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華龍一號”總體技術方案進行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華龍一號”成熟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可滿足三代核電技術要求,設計技術、設備制造和運行維護技術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是目前國內可以自主出口的核電機型。專家組建議,盡快啟動示范工程。
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表示,8月22日將載入中國核電發展史冊,“華龍一號”總體技術方案得到專家審查會認可,推動我國核電技術研發和核電產業發展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在我國30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投入大量精力,充分借鑒國際三代核電技術先進理念,汲取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研發設計的三代核電機型,其安全和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
在設計創新上,“華龍一號”提出“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采用“177”反應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統、單堆布置、雙層安全殼,全面平衡貫徹了縱深防御的設計原則,設置了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等。
“華龍一號”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共獲得743件專利和104項軟件著作權,覆蓋了設計技術、專用設計軟件、燃料技術、運行維護技術等領域,滿足核電走出去戰略要求,其充分利用我國目前成熟的核電裝備制造業體系,自主研制了關鍵設備和部件,首堆示范工程設備國產化率大于85%,并具有良好的經濟性。目前,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目標示范工程前期準備工作進展良好,具備開工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