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上說,要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重點項目建設。
專家表示,這是新一屆政府定調能源發展戰略方向的重要會議。加快啟動新核電項目是保增長之舉,更是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舉措。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告訴記者,此次會議顯示了政府對清潔能源安全建設的高度重視,說明中國的能源市場正由以煤為主的粗放型發展,走向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
周大地建議,政府應當盡快推動沿海核電項目地址的選擇以及加快批準,從而落實并推動核電項目真正安全重啟,為“十三五”內陸核電的建設發展做好準備。
至于為何選擇在沿海地區啟動新核電項目,中國核工業集團研究員褚旭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主要是因為這一地區屬于中國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生產生活對能源的需求量多,導致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巨大。
褚旭輝還說,優先東部沿海地區發展核電項目還可以利用現有的經濟發展優勢,拉動相關建筑業、制造業的發展,從而拉動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同時還能降低能源成本、節省運輸費用,從而減少大氣以及水污染。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17日表示,到2020年,中國在運和在建核電裝機規模將達8800萬千瓦,核能企業將為改善中國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防治作出更大貢獻。
張華祝說,核電是中國清潔能源的生力軍,安全可靠且經濟性好,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優勢。以中國大陸第一個建立核電站的中國核電為例,2013年,該公司安全發電512.97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55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了一個北京市面積的森林。
對于核電項目,普通民眾最關注的還是安全和環境問題。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加深了民眾對于核電項目設施的懼怕和擔憂。
對此,周大地說,對于核電的安全使用應該持積極態度,認為核能危險是種誤解,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不對稱。中國的核電有充分安全保障,人們不必談“核”色變。
首先,不僅僅是核電,所有核能的安全使用都有相應的保障體系;其次,中國對核電項目有極為嚴格的審查和建設運行標準,中國的核電建設與運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未出現核泄漏等事故。他建議加大核能的宣傳力度,讓人們對核電等清潔能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褚旭輝則建議,中國要努力建立世界上最高的核電項目安全標準,要高于國際機構所設立的標準。例如配備被動冷卻裝置,保證在電力系統全部中斷的情況下,依舊可以運行等等。(采寫:張栩 徐子琳 裴醒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