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國能源裝備企業全球化發展論壇暨《中國能源裝備年鑒》首發式在京舉辦。
此次論壇暨首發式,由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與科技裝備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中國能源報社聯合主辦,煙臺杰瑞石油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等為支持單位。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出席活動并作了重要講話。
張國寶主任在會上發表了題為《中國能源裝備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的主旨報告。他在報告中回顧了中國能源裝備業幾十年來的發展歷史,如數家珍般地敘述了中國能源裝備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中國電力工業從數千萬千瓦發展到12億千瓦,解決了中國電力短缺的問題。從電力工業,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整個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規模。中國能源裝備業的發展,為電力工業的發展以致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為了發展核電產業,拿出8個億來做秦山30萬千瓦核電站的設備?,F在我們的核電設備已經能做百萬千瓦級的了。核電站的“心臟”汽輪發電機、“神經”控制系統,現在都已經突破了。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有28臺、裝機容量為3056萬千瓦,占世界在建核電規模的40%以上。
中國能源裝備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市場,同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張主任說,中國能源裝備業的發展,有賴于廣大用戶的支持,同時也有賴于政府部門的大力協調。
張主任說,回顧我們的發展歷史,看到我們的能源裝備業的發展不少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常值得自豪,也非常值得認真總結。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的差距。
論壇上,很多領導和專家圍繞《中國能源裝備企業全球化發展戰略策略剖析》,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由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與科技裝備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中國能源報社聯合主辦的《中國能源裝備年鑒》進行了首發。這是我國能源裝備領域出版的首部年鑒。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親筆提辭祝賀年鑒的創刊。張國寶主任對年鑒進行了總體設計。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為年鑒作序。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鴻琳分別擔任該年鑒編委會副主任、常務編委。
經張國寶主任提議,此次論壇暨首發式儀式大大壓縮了時間和規模,受到與會代表的肯定。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協會代表汪兆富出席了論壇暨首發式活動。